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收费公路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延伸到基础网络设施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安排,30年来,围绕收费公路的产品属性和政策绩效,学术界的讨论不绝于耳.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阐述在特定背景下中国"公路产品"向"公路商品"转变的必然性.进一步,从社会福利、政策效率与制度导向方面对政策绩效做出评价.论文认为,收费公路的核心问题在于政府管制竞争而导致的垄断价格.检讨我国渐进式改革中的一些重大的制度安排,收费公路产业化政策为难得的一项"标本".  相似文献   
22.
民生保障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民生资金绩效指向政府部门管理与监督绩效,追求政府的公信力。基于第三方立场,立足于结果导向与公众满意导向,对广东省2012年“十件民生实事”108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结果表明:整体绩效指数为0.845;居首位的民生领域为“社会保障”(0.906),排在末位为“扩大就业”(0.771);满意度评价与客观指标评分存在反差。事实上,现行体制约束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核心问题:一是资金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的关系,二是资金使用绩效与管理绩效的关系,背后指向财政体制及部门利益。从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视角,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方评价民生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3.
品牌评估及中国"名牌产品"评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营销理论发展为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本文讨论了产品 (服务 )品牌的内涵及其市场价值的评估方法 ,并对Interbrand方法和中国“名牌产品”的实质作出综合性评析 ,指出政府指导产生“名牌产品”的方法会导致牺牲公平与效率 ,产生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24.
科技产业园模式与自主创新力的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技产业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绩斐然.但整体而言,团区发展大都依托所谓特殊政策,外延式扩张,创新机制缺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本文以全国高新区面临二次创业为背景,围绕政府、市场与企业的三角关系,从园区创新发展的环境机遇、内在要求及竞争格局等角度,分析了我国科技产业园在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指明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公共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5.
生态环境作为稀缺及不可逆转的典型的公共产品,其保护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以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广东为例,从21个地级以上市和121个县级政府的整体绩效的视角,测量公众对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公众对自然环境满意度评价的绝对值较低,但相对于其它绩效因子,评价却相对较高,并且各地及不同背景者反差较大,这种现象值得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6.
收入满意度是指公众在一定时期内,对个人收入的主观感受与预期的理想状态的比较评价.对2007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公众收入满意度的调查表明,简单化的公众收入增加政策对增进公众的收入满意度、促使公共政策效用最大化已变得并不足够,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应重视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关注地方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社会分化等问题,保持地方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7.
28.
基于结果导向和满意度导向,乡村振兴绩效评价为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目标提供了价值导向、标准体系和社会动能。构建由决策部署、过程推进、目标实现和社会满意等 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广东省 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进行第三方绩效评价,结果表明: 2020年全省乡村振兴绩效指数为 80,13,主观评价(74,07)低于客观评价(81,29),地市之间绩效表现反差明显,各分项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一,经济发展程度对绩效指数影响具有多样性等。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应以追求农民满意度及获得感最大化定位地方政府绩效目标,立足实际优化实施方案,久久为功补足民生短板,强化激励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29.
郑方辉  王正  柳洁 《广东社会科学》2022,(2):230-240+288
“以评促建”补齐区域法治建设短板,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工具。作为层次分析法特例,将主客观指标互补互证的区域法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珠三角”城市的实证中,结果显示,2015—2020年三次评价指数,主观评价均明显低于客观评价。这种现象(二者落差)将导致法治建设目标价值偏离、建设动力耗散和政府公信力弱化。究其原因,涉及历史文化、体制机制、群众认知与个体偏好等复杂因素,但主要指向法治供给与需求错位、人治观念及其惯性、群众参与机制缺失以及抽样调查的系统性误差等。基于国家发展战略中“珠三角”城市法治建设的示范性与引领性,进一步提升区内法治指数,应以群众满意度最大化为导向,科学定位法治建设目标,不断满足社会法治需求,提高法治公共产品质量。同时,要努力遏制各种形式主义,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30.
30年来,深圳的一举一动充当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甚至上升为政治性的价值符号。从政府绩效评价的视角来看,三十而立的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但为不可复制的范本;特殊政策与地缘优势边际效应趋于为零;社会经济问题与全国相近相类,部分矛盾更为尖锐。发展的路向和动力源自政府管理的变革,民主导向下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是绕不开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