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郜元宝 《学术月刊》2012,(5):117-125
周作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周氏在北京沦陷时期思想演变与心理内容的复杂性关注不够,零碎片面的事实考辨取代了心理活动的整合,以致将这个时期的周作人当作道德僵尸进行居高临下冷面无情的解剖。周作人研究遭遇瓶颈,并非周氏吞吐曲折的文风或泛滥无归的"杂学"所致,而是来自研究者心境的不自由。《北京苦住庵记》显示了木山英雄理解的"阅读周作人的自由心境",乃是将周的悲剧放在真实的历史舞台考量,明白怎样的历史合力将他推向道德深渊,因此不必让他独自承担所有罪责。"失败主义式的抵抗"原是木山英雄描述附逆之前周作人的心态,但也可以扩张为刻画周作人"作家之相"的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2.
郜:张爱玲是八十至九十年代大陆文学界的热点,她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现代文学史一个重要环节的认识,还直接影响到当代文学创作。王安忆、贾平凹、苏童、叶兆言等一大批青年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对张爱玲发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各自创作中留下清楚的痕迹。1995年9月,张爱玲...  相似文献   
13.
“末人”时代忆“超人”--“鲁迅与尼采”六题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关注的主题是鲁迅如何接触、介绍、翻译、理解尼采,以及在此过程中尼采如何影响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从材料细节上梳理了留日时期的鲁迅对尼采的接触、中国学界对鲁迅与尼采关系的研究状况、尼采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尼采对鲁迅的影响等问题。此外还比较了尼采与鲁迅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14.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普通的日本人或日本文化;第三,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以及战争所固有的残酷。分析孙犁抗日小说之“三不主义”的成因及意义,可以窥见孙犁“抗日小说”的特点,也可以清理出上个世纪40年代兴盛起来的革命文学之浪漫主义传统的精髓,并据此进一步描写出40年代以迄今天大陆文学以“柔顺之德”为核心的特殊道德谱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存在─存在的语言”──海德格尔论语言和存在的同一性关系郜元宝在我们一般的理解中,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无非是一种声音系统以及源于这种声音系统的记号系统─—文字。声音、文字,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表达。表达的目的,又是为了交流。因此,所谓“语言...  相似文献   
16.
“二马之喻”和“冰之喻”———略谈鲁迅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学的分途郜元宝1“新文学”即“心文学”谈鲁迅,必须指向鲁迅的心,否则谈的就是别人,不是鲁迅。那奇气萦绕的文章,那率性而为的行事,都显示着心性的深沉博大。鲁迅的活泼跳动的心,潜伏时像神秘的深的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