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思想政治课(主要指《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等主干课程)教学是向学生实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怎样使这类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据我们从事这类课程教学的经验来看,大学生并非一味拒斥这类教育,一则因为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正经历向成人期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他们有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自我的强烈愿望;二则因为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确实变得复杂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是非此即被式的经渭分明了,青…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形势下腐败行为的存在特性与发展趋向,腐败治理路径需要着眼互动这一重要维度,确立动态发展、系统联系的理念,要着眼国家政府与群众的互动形成腐败治理的聚合力、着眼反腐方与腐败方的互动提升腐败治理的战斗力、着眼受贿者与行贿者的互动增强腐败治理的成效力、着眼腐败分子之间的互动提高腐败治理的破解力、着眼国内与国外的互动培育腐败治理的兼容力。  相似文献   
13.
权力与私利的交换可以分为有形化交换与无形化交换两种形式,从而呈现出权力腐败的原生性与衍生性.从原生性权力腐败向衍生性权力腐败的演变,没有改变腐败行为权私交换的本质,而是腐败形式衍变、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下降的过程.衍生性权力腐败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性、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角度认识腐败、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4.
全球伦理的提出是基于人类所面临的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和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的客观实际;它生发和立足于人类一般的、底线的伦理要求,又内涵和体现了对人类和世界整体利益的终极关怀,是底线要求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具有人类性和世界性、公平性与正义性、包容性与层次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在建设目标、建设方式、建设对象、建设机制等层面还存在不少偏离创新品质的问题。而要进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基于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传承创新文化、提升人的创新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向度,通过确立创新理念、整合创新力量、推进创新教育、营造创新氛围等路径培育校园文化的创新品质,更好地用“文化育人”的理念引领学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并遵从道德的普遍准则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检验道德建设的有效性的标准则是道德准则的具体实践效果。道德权变行为作为道德实践中的一种特殊的伦理行为需要认真对待、科学研究。正确处理好遵循道德准则与实施道德权变行为的关系,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损失,也能维护更大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与考核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具有密切关系的两个环节。在“以人(学生)为本”的理念支撑下,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与考核的改革实践。在教学改革中,遵循了从教师的“教”回归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思想,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创造新知识和形成新思想的人。这一教学模式由十个相互衔接的环节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8.
完整、准确地认识、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认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探讨和研究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爱国者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把影响爱国主义水平和质量的因素划分为5个子系统,提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和培养人们正确的爱国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重视民生、构建和谐的时代背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尤为突显的女大学生就业焦虑与就业困境加以审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女大学生缺失必要的就业信心。正是由于就业信心的缺失,导致了女大学生在择业就业实践中弱化了信息获取的主动性、阻滞了素质提升的持续性、降低了成功就业的实效性、限制了基层就业的开拓性,从而加剧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与就业困境。进而提出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以保障女大学生就业信心、加强质量培养以构筑女大学生就业信心、注重自我完善以增强女大学生就业信心,助推女大学生就业工作步出困境、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0.
环境适应的自我救济对大学新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持久的方法论意义。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心理准备、个性差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学新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空虚、迷茫、失落、自卑、人际淡漠等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在分析了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冲突和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应对与自我救济是大学新生适应环境的主要路径,给出了大学新生自我应对环境适应的方法与自我救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