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1.
近代中国如何救亡图存、富民强国?是否符合民族性或时代性要求?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往往是学界对近代中国特别是晚清社会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功过是非,对政府和各社会阶级阶层的救国方策、行为措施做出评判结论的依据。事实上,坚持民族性与坚持时代性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也因各类人物思想认识的不同而具霄壤之别。只有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起来,分清传统爱国主义和近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区别,把是否符合时代性要求、坚持民族性立场的爱国主义,作为评价一切晚清历史人物、事件功过是非的标准,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振兴工商措施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部———农工商部作为清末新政中新增设的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在振兴工商业方面采取了调查商情,制订保商、奖商法规,劝办商会,注重工商教育,鼓励参加国际商品赛会和资金扶助等一系列措施,扭转了"贱商"的传统风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滇案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案议郭大松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马嘉理事件”,1875年初发生于云南边界,故亦称“滇案”。“滇案”引起中英交涉长达一年半之久,导致《烟台条约》量签订。关于“滇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史学界已备述详尽,但对其直接原因和围绕此...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基督新教两大教派——美国南部浸信会和美国北部长老会派出的差会在登州府城蓬莱安家落户,前者传教大部分时间失败,后者则基本全程成功。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地处海边一隅的小城,先后有110余名传教士云集于此居住、生活、布道,蓬莱文化同时也是胶东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是这一罕见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浸信会的失败、长老会的成功以及蓬莱文化的内在底蕴,都给今人留下了值得冷静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均平思想的研究,目前在有些问题上还存在重大分歧,而弄清这一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与中西文化的关系,对于了解处在社会急剧动荡、中西文化冲撞交融历史时期的中国农民阶级,将会有所帮助。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一简略探讨。一、太平天国运动均平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近代山东启喑教育述论曾立前,郭大松启暗教育起源于近代西方社会,是面向聋哑人的一门特殊教育学科。在近代中国,这一特殊教育学科是伴随着传教士的足迹踏上中国大陆的,并首先在齐鲁大地上落户、繁衍,从而使山东成为近代中国启暗教育的发祥地和中心。笔者拟对近代山东...  相似文献   
17.
儒学以“只谈现在为人之事”为特征,谋求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积极地入世精神。传统儒家知识子分首重个人身心修养,追求完美人格,视个人身心修养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把个人的思想品行与天下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优秀儒家知识分子均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责任感。但是,由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和其他多种复杂的历史原因所致,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天下国家观仅仅局限于华夏中国,逐步形成了忌谈异域之事的自我封闭传统,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由于强烈责任感而对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所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义和团运动与清末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个世纪相交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近代社会继戊戌变法失败后,又骤然相继发生了两大全国规模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其原因何在?它们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本文准备着重通过对统治阶级与两大运动兴替的关  相似文献   
19.
烟台启喑学校是近代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创办和主持的专门教育与训练聋哑儿童的学校,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所聋哑学校。在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使数以百计的聋哑儿童受到了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具备了像正常人那样独立生活的能力,由“残废无用者变为有用”,而且还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启喑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尽管传教士在中国创办启喑学校和推广启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散播基督之爱”,但其客观效果与影响却远远超出了宗教的目的和范畴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履任山东巡抚之后,基于对强敌构衅侵权、时艰方殷的认识,怀着遵守约章、避免列强借口出兵入境以保全自有之权的想法,震慑弹压义和团,劝谕教民反教,押护洋人出境,使山东义和团的活动渐趋平静。作为肩负守土之责的封疆大吏,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袁世凯对形势的认识和应对举措,稳妥适当,尽职尽责,应该说是晚清中国社会救国保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