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甘肃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使农业持续性发展受到影响等问题,提出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应稳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以有力推动农业持续发展;还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以实现合理的人口流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良知"说直接继承和深化了孟子的思想,也得益于禅宗.另外,王阳明认为 "良知"本体是在其功能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种自我超越的直觉过程中,有限和无限相融,人内在的潜力才能得以展开,"良知"亦才能随时呈现并发展,这和现象学在一些思想方面取得惊人的一致.  相似文献   
13.
西部乡镇财政收支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生能力的弱化.只有发展地方经济培植财源,完善乡镇财政的内控机制,提供合理的制度,自生型乡镇财政才有可能在西部乡镇真正出现,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才会有坚实的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和取消农业税等税费改革造成了西部乡镇主体税的缺失,乡镇财政的收支矛盾从而变得较为尖锐。但是,税费改革并不是造成乡镇财政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西部地区乡镇财政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在于乡镇财政的自生能力弱化,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只有培育和提高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自生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乡镇财政的正常运转和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从稳定现有税源并扩大新的税源;强化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体系进而优化内控机制和制度供给等角度入手,提出了西部乡镇财政自生能力构建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西哲学内在结构之比较研究——以结构主义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结构主义的整体性思维为基础,以中国儒学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为例,对构成二者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结构的整体性相对中国儒学较弱,即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有机的内部贯通,仅仅是形式上的松散联合体。而且维系二者各自结构得以存在的自调和转换机制所依赖的原动力也不同,中国儒学是为使其理论体系社会化而建立了相应的结构;而形而上学以超验世界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有为了结构而建造结构的倾向。通过比较研究,映衬出中西哲学具有各自鲜明特征的结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部分经典绘画作品为依据,发现西方传统绘画艺术一直展现出不懈求真的科学精神。依赖此精神,画家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对所描绘对象形式和内涵深刻揭示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恰当阐释,从这种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运用原则中,可窥见科学精神折射出的“主客二分”哲学思维对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德君 《船山学刊》2009,(4):218-222
在终极境域中.老子、庄子对“道”的深刻体验引发了对“有”、“无”问题的思考,并以“无”为出发点从负面对“道”做否定性的说明以认识“道”.“无”的智慧同时也融入到了生活世界而展现出了道家哲学的一种非凡睿智。无独有偶,海德格尔在对“存在”的研究中也对“无”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其哲学思想中蕴含在“有”、“无”之辨中的思维方式,“无”与“此在”生存状态的关联都显现出与道家哲学思想的一些共通性,这就是本研究得以进行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9年12月对重庆市6所高校00后为主型大学生的1101份调查问卷,对其中11个具体孝道观、2个具体孝行及1个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孝道观、孝行及整体孝道观、总孝行进行定序logit逐步回归以深入剖析00后为主型大学生孝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应问题,立足代际伦理问题治理的现实需求,从孝道培育过程中的整分结合模式以及观念与行为适度平衡的要求、家庭范围内的代际互动机制、社会伦理的整体框架、社会治理的网状协同体系、融合型孝道发展途径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儒学追求的人生境界不仅仅止于道德境域,而是超越了道德境域的一种更为宏阔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有一种完美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了一种超然自得、与天地万物上下相融的精神状态.正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生存状态与宇宙生成模式的整体性解释、对人内心体验的高度注重、赋予一些哲学认知范畴多重性的含义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才使得儒学超道德境界的出现有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CGSS2017调查中7个孝道观问题,在兼与CGSS2006数据比较的视角下对当下孝道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定序logit回归对当下孝道观所受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研究,进而提出了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仍有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及当下孝道在多维网络中存在的格局决定了相应政策设计的视角要多元化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