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回到生活本身的哲学似乎又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事实上,哲学和生活乃本原性的统一,中国哲学尤然。孔子的哲学尤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孔子终生在践行其哲学理念,其遵循大道、诚实负责的乐感生活即为哲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当下,对哲学的生活回归之态度既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之,更需以实干的精神去做哲学。  相似文献   
22.
文化对话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对于跨文化对话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尤其对所涉及的对话资格问题、对话双方地位是否平等问题、文化通约性问题以及文化对话目的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思考。惟其如此,我们对跨文化对话才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否则对话有可能蜕变成迷失自我的"自我殖民主义"或唯我独尊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3.
关于教与学的形上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职业乃是教学,然而这种模糊的认识导致人们对“教”的遗忘,即缺乏对“教”之本质的反思。就作为“教”之本质意义上的“传道”与“反思”的层面而言,“教”是不能进行的,我们只能“无限”的切近,对教之本质的切近须靠“点拨”和“熏陶”。目前而言,以追求“高效”、“实用”为宗旨的教育模式恰恰使得我们忽视乃至遗忘了“教”之本质。  相似文献   
24.
宋明理学即新儒家的哲学理念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周敦颐以太极之"道"贯通天地,其"太极说"表明人与万物乃先天性的本源存在,因此现实的人与万物应保持"诚"的关系,体现出周子敬畏生命的宇宙情怀;张载以"德"贯通万物,提出"民胞物与"的光辉思想,并以此反对人对自然的"对立";程朱以"理"贯通生命,并对"理"层层推进,为万物提供了存在的理由;陆王以心"统"万物,将主体之人与自然万物打成一片,尤其彰显出其对自然万物的"同源性"关照。某种程度上,新儒家的"天人贯通"思想可谓中国哲学史上最为系统的生态本体论。  相似文献   
25.
卢黄熙  郭继民 《探求》2006,(1):73-76
朱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但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而且逻辑严谨。朱子理学的逻辑统一主要体现在:宇宙观及其内部的逻辑统一;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逻辑统一;人性论与历史观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26.
作为“气本论”哲学派别承上启下的重量级人物,王廷相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而且还在“气本论”宇宙观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性论和认识论,为“气本论”哲学观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
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乃是人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庄子的哲学视野而言,人与物处于“天人一物”、浑然不分的框架下,而非西方所谓相互占有的“技术”模式——因为技术的态度将会导致人们道德的堕落、生存意义的缺失以及生存(态)环境的失衡.庄子对技的批判态度与西方哲学尤其后现代哲学遥相呼应,亦构成了中西哲学对话的契机,尤其当下,重新反思技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
对于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人们多从佛、道两家进行挖掘、开发,实则儒家思想中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比之于佛、道,儒家的"有限度的人类中心主义"于今更富有契合性。不过,由于先秦儒家的生态思想乃是根植于"仁"之德性之上,通过"仁"心之存养、拓展逐至展开。这无疑使得儒家的生态思想带有一定的隐晦性。在先秦儒家中,孔子、孟子、荀子可谓儒家思想的代表,挖掘儒家生态思想于今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代人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客观地讲,“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无限趋近的“过程量”,尽管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理想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达成却非易事,因为达成和谐社会的核心——公正的实现——乃是人类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公平的定位,目前学界大致定位于结果平等、机会平等与起点平等。不同的理解,自然生发出不同的管理制度。公正得以实行的最后运作乃需要具体制度的保障,离开了制度的运行,公正乃一句空话。制度的有效性与长期性本质上又依靠人们对“善理念”信仰和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哲学内涵乃是通过制度的有效运行,重新赋予人所丢掉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人性”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30.
受托经济责任与审计是“血肉”相连的。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是审计的根本动因;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的基本前提,是审计假设体系第一层次的假设;评价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的总体目标;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要求审计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本质特征;受托经济责任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断的从简单到复杂扩展,它推动着审计的基本模式从账表导向审计发展到系统导向审计,并朝风险导向审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