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语言本质的论述,对诗歌语言分析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能指与所指、聚合与组合的关系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所有语言活动的共有机制,语言与思想、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之间并不存在截然不同的对立,诗歌语言的意指活动存在于语言的本质之中。空间语法是阐释诗歌语言美学特性的有效手段,语言空间分为形式空间和语义空间,在特定系统中的空间大小决定了一首诗的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语言学视野中,平话不是汉语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方言.平话与壮语之间的系统结构有较深的相似度.壮语与平话接触的现实情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本地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另一种是与外殖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一些平话中的上古汉语特征可以证明“古平话”曾经存在过;此外,语言接触中的变异与平话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理念与修行有利于人格完善,这是被几千年的历史所证实的。现代社会将人格完善与佛教联系起来,乃理之所在,势之必然。然而,现实告诉我们,真正要较完满地做到这点,仍有很长路程要走,仍须系统而深入地发掘佛教中的道德文化理念,来指导当代社会,为当代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image”和“意象”概念并不对等,其内涵处于语象与意象之间.在语象中,语言的中介不可抛,而意象必须“得意忘言”.作为符号的意象与语象,与语言符号处于跨层关系之中,两者区分源自符号化对象的质的差别,语象形成于语言的再度符号化,分为实体语象和转义语象,意象则形成于事物或情境在语言作用下的符号化过程.这既是西方诗与中国古典诗在成诗方法与诗歌美学上的差异,也是中国现代诗与古典诗的重要分野标志.中国古典意象理论中就已蕴含语象与意象之别,因受限于传统语言观,未能发展出语象理论.  相似文献   
15.
释净空 《市民》2006,(6):80-81
世间人事,可说是重重无尽。现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连,也是无有穷尽。如果能明了关系间的连接,就会明白其实整个世界是一家人。扪心自问,我们爱自己、爱家人,但爱邻居吗?  相似文献   
16.
17.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ATM的信元结构。 ATM信元长度为53字节,由5个字节的信头和48字节的净荷组成。之所以选择这个信元长度,是综合考虑了信头额外开销和信元时延等因素后的一个折衷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在20世纪80年代的蜕变特征之一是口语化诗歌写作的出现,早期表现为对朦胧诗的反讽与调侃,后转为对口语语感的强调与信任。从口语化诗歌的历史维度看,口语一直作为非诗的因素出现,但也不断获得融入诗的合法性。就语言本质来说,口语与书面语是一种伪对立,它们常常成为关于诗歌语言风格的不同观念之间,或者是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斗争工具。"口语诗"背后的诗学事实在于,"口语诗"的形态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诗歌本身就在创造书面语,诗人应该利用一切语言资源,来恢复被传统与惯例所阻断的语言及经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百年新诗在韵律要求上经历了对旧格律的松绑、新诗格律的绷紧、自由诗再松绑的过程,而今又在呼吁声音探索上的可能性。诗歌有别于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历史形成的,从最古老的诗到现代的自由诗都共享着基本的韵律手段与耦合形式特征,它们本质上是反概念的表意手段。但中国现代诗人的新诗格律探索在认知与实践上并不一致,由于无法从艺术符号角度把握节奏等韵律要素的表意功能,以致步入形式主义的死胡同:如音、义分离,以“形”害“义”,等等。当代诗歌基本放弃新诗格律,回归形式与内容合一的语言艺术原则,恢复声音要素在艺术符号创造中的潜能,致力于声音语象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从汉、壮民族接触看平话的变异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语言接触视野,把民族接触和族群文化互动视为方言形成的重要条件.汉、壮民族长达两千多年的接触史至平话形成,并继续影响今天的平话,汉、壮民族接触的情形直接制约着平话、壮语的接触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