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67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13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57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835篇
社会学   395篇
统计学   2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苏轼的书法艺术观中,其核心是尚“意”,高扬主体精神,在对唐人书法反叛的同时,建立起了自己的书法审美艺术体系。通过对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分析,可以发现他要求摆脱束缚、自由挥洒的主体精神,追求真实自然的文学艺术观念。他还提倡“技道两进”的书学观,对书写工具也非常重视,具有辩证的思想。  相似文献   
4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我国企业已逐渐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营主体,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有着日趋强烈的追逐自身经济利益的欲望.  相似文献   
43.
海外华文文学在世界各地存在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如何通过对经典化过程和经典文本研究,探讨这一领域的艺术传统与艺术创造个性等问题,梳理出其中一个连贯的经典谱系,阐明其与本土的联系和区别,既有助于把握这一特殊汉语文学传统的发展和特质,也有利于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与本土文学互动,还将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的重构提供一种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44.
全球语境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特文化文学现象,已给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增添了新的成分.在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世界性、全球化特征和审美价值,使其有可能以"边缘"的身份,从文化和美学两个方面为中华文化、文学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正>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发表五十年了.在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的时候,再一次重温和学习“讲话”,联系已经发展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当今文学艺术界的实际,对“讲话”提出的各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思考,仍深感“讲话”精神生命力的强大.“讲话”是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6.
徽州汪氏家族的迁徙与商业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曾在《徽商及其网络》一文中,以网络分析的视角对徽商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加以考察;本文拟通过对徽籍汪氏的个案分析,对这一互动关系加以更清晰的勾划。选择汪氏做个案研究的理由如次:1、“新安郡望首汪”②,汪氏作为徽州第一大姓更具典型性;2、徽州江氏诸多分支均可归为隋末第44世汪华和他兄弟门下,谱系源流清晰,便于研究;3、现存的汪氏族谱数量最多,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笔者根据汪氏族谱所提供的资料,拟就徽州近氏的族源、汪氏家族从唐代至民国的迁徙及其商业网络、汪氏商人与中国社会互动的特点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47.
延边多民族的族源记忆与多元文化形态,随着长期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及相互杂糅的历史变迁,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涵化”现象,并带来了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凸显着共生效应,促进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8.
一、儒道有恒常之价值在中国今日之言儒学,极易引起人之误解:以为儒学自清末以后,已被人扬弃打倒数十年,现在重谈,简直是封建、腐败、陈旧思想之复苏。大体而言,儒学的确是曾经过暗淡时期,然此并不等于其本身无价值。此好比一有道有才之人,又何能保证其一生必路路畅通而不遭谰言厄运哉?然即使是屡遭蹇舛,并无害于其为有道有才之质也。所谓“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者也。儒道是人之道德行为上践履之道。当人践履至极,则道是已具备于人心之中,道、人心以及行为,皆融合无间而成为一主体。此孟子所谓“践形”也。儒学是将此道视为一套思想系统之学…  相似文献   
49.
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朝鲜族两重性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朝鲜族形成了注重秩序、积极入世、民族传统心理与现代意识集于一身、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民族性格 ,在这种民族意识的支配下 ,延边注重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 ,注重品牌效应 ,也重视打造民俗形象  相似文献   
50.
宝宝出生后,随着哺乳的开始,我发现乳房渐渐不再坚挺、圆润。如今,它们更像两个干瘪的布袋,没精打采地垂吊在胸前。乳房变得不再神秘,成了名副其实的哺乳工具。宝宝一哭,我就得坦然裸露出乳房,毫不避忌地给他喂奶。丈夫惊讶于我的变化,目光触到此情此景,立时移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