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新近书商出于一种销售策略,又将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推向文化市场.那么对这个三部曲来一次重评有没有必要呢?显然有必要.从多年来关于这部作品的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它的淡忘,似乎三十年代的印象式批评和五十年代以后的政治砍削已将这部作品打入艺术冷宫.而作家本人对这部作品的态度也令人不解.早年,巴金将这个三部曲视为自己最珍爱的作品,但在后来的大量创作回忆录中却对它只字不提.巴金后来的谨慎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是走向成熟的巴金出于一种谦恭的态度觉察出这部作品的模仿痕迹太重呢?  相似文献   
12.
<日出>经历了复杂的版本变迁.其再版本较之初刊本和初版本更完备;开明本改动最大,充满国家意识形态修辞;"剧本选"本是初版本与开明本的合成本,但又有新的改动;"戏剧二版"本承续了"剧本选"本的修改,是一个更适合演出的本子;四川本是曹禺最后的改定本,却又不及再版本那样完备.这些不同的版本是<日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变体,其实是不同的文本.这涉及文学史如何叙述具有不同版本的新文学名著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暴露了学科的门类设置过于陈旧、研究格局日益固化的缺陷,既难以有效地应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所促发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也与近30年来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反思“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想新潮愈益隔膜。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化历史、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是这一学科应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它赖以成立的基础。而目前的状况显示,学科的合法性基础正遭遇不同程度的质疑乃至根本的动摇。要想焕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一学科的活力,就需要根据当代文化、文学和学术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出新的学术思路和理论视野。正是基于学科现状和前瞻性发展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日前举办了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建学科的合法性”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讨论一系列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寻求重建学科合法性的多种可能。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的50多位学者就文学性、文献学、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桑干河上>在版本变迁中的两次重要修改主要是一种微调细改,但却带来较大的解读差异,对文本结构系统、主题蕴含、人物性格等都有影响.这些修改改变了文本本性,在艺术上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5.
吴组细是以少数量高质量的小说创作饮誉现代文坛的。在这些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取材方面,大多写内地农村,其中又以反映农村破产时期动态的居多……”①而这所谓“动态”并非很多左翼小说家所写的革命动态,而是破产时期乡村的经济破产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变动。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吴组细这部分破产题材小说简称为“破产小说”。这些小说包括《小花的生日》、《栀子花》(1931年)《官官的补品》(193年)《黄昏》《一千八百担》(1933年)《天下太平》、《樊家铺》(1934年)等作品。这部分小说与他早期偏重于心理分析的…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学经典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今天或将来的视点看,“五四”文学经典构成是中国新文学发展的最关键性的内容。“五四”文学经典构成包括原创和经典化两个阶段。其原创是由新文学派、复古派和学衡派共同参与的,其经典化则由多种因素参与,而文本品性又是“五四”文学经典构成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倪焕之》有四个重要的版本 :初刊本、初版本、删节本和文集本 ,其版本的变迁体现了三种不同的修改意向 :艺术完善、与新的文学规范接轨、语言规范化。这部小说具有不同的版 (文 )本“本”性。  相似文献   
19.
在 2 0世纪 5 0年代至 80年代初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作几乎都作过跨历史语境的修改 ,性是其中最普遍的修改内容。经过洁化处理 ,形成一种洁化叙事规范 ,性开始沦为反面人物的叙事特“性”。这类修改改变了文本释义和文本本性 ,使现代长篇小说付出了意义流失、艺术损耗的代价 ,同时也带来文学史叙述的尴尬。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小说《蚀》三部曲,在版本变迁中主要的一次修改,是在初版本到定本之间。这次修改,作者迎合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学规范,实现了文本的全面刷新,尤其是导致了“革命”与“性”的意义滑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