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邵宁宁:您那天说到重建家园的问题,话题好像从汶川地震说起.实际上,这也是我最关心的话题.我自己做文学研究,一个中心话题就是现代文学中的家园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文学文献问题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于 2004年 10月举行。会议围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文献发掘与文献叙述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者杨义、关爱和、孙玉石、钱理群、吴福辉、刘增杰、鲁枢元、解志熙、吴秀明、孙先科、席扬、陈方竞等参与讨论的文章长短不一,见解有异,但都拒绝空疏学风,言之有物,发出了独特的学术之声。本刊特分两期揭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14.
钱理群 《领导文萃》2009,(13):139-140
有两堂绝妙的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味到大学课堂的乐趣和人生应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现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里讨论的“鲁迅”是符号化的鲁迅,“鲁迅遗产”主要是指鲁迅和同时代的东亚思想家与文学家共同创造的20世纪东亚思想、文化、文学遗产,它是20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亚国家以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学术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寂寞中发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90年代以至21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无疑是寂寞的,但是,也正是在寂寞中孕育着发展的机遇。这使我想起了40年代沈从文关于短篇小说发展的预言:“它们的转机即因为是‘无出路’。从事于此道的,既难成名,又难牟利,且绝不能...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在“五四”以后的著作中,曾多次谈到,五四时期他是一个“理想派”,信仰“世界主义”,“梦想过乌托邦”,具有浓重的“梦想家与传道者的气味”(分别见周作人《艺术与生活·自序》、《雨天的书·元旦试笔》,岳麓书社版)。这使我们不禁想起了塞万提斯笔下的著名的堂吉诃德。这位西班牙骑士所热烈追求的,不惜为之献身的“黄金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国。因此,当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周作人和他的同时代人,  相似文献   
18.
十年沉默的鲁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在1908年发表《破恶声论》至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狂人日记》之间沉默的十年的鲁迅的内心世界,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鲁迅在酷烈的沉默与荒原感中,通过“反省”,打破了将自我神圣化与英雄化的神话,生发了有罪感,找到了作为“中间物”存在于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历史定位:正是这样的彻底的批判、怀疑精神使鲁迅必然地走向五四;另一方面,鲁迅在文网密织下的自我麻醉,使他“沉入古代”,“沉入民间”,在魏晋、浙东文化中,寻到了自己的根,并获得了对生命本体的黑暗体验,这又是五四时期大多数人所没有的,这正是鲁迅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18—19日,在厦门翔安马巷中心小学举行全国生命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著名学者钱理群、孙绍振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关注“乡村教育”,并与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和小学老师对话、交流“,为中国乡村教育寻找出路”,为小学语文教育开“药方”。张文质:钱老师工作繁忙,有自己的教育研究方向,是什么吸引你到马巷这所乡村小学?钱理群:确实不容易,为什么我这么急着来?首先是被孙绍振教授深入关注基础教育的精神和举动所打动,我们看到了全国高考大一统体系的“逐渐瓦解”,福建省高考作文分值的提高,“孙氏初中语文教材”在一些地方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20.
读了《民国那些人》,重现北大老校长、老教授以及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身影,再一次触摸、感觉那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北大的以及整个中国知识界的学术传统、精神传统,再一次倾听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声音",以便于我们更清醒、更真实地面对我们自己和今天北大与中国知识界的现实。没有生命承担的学术,谈不上真正的学术!有承担的学者、教授、知识分子,就自有一种精神,就是独立精神、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民国那些人"是有承担的一代学人,是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的一代知识分子,体现在这一代身上的"承担,独立,自由,创造"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北大精神,所要倾听的北大真声音。今天的北大人,不仅有继承北大精神的责任,还有克服北大的历史积弊,成为既目光远大,又脚踏实地的更为健全的新一代北大人的使命:这都是"后死者"应有的历史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