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3年3月,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所著《共同的底线》一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年,他曾出版过《问题与主义》一书,《共同的底线》可以视为《问题与主义》的续编。秦晖认为,在我们这里,共同的底线不是"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太多"之间寻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而是争取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保障。2013年3月9日下午,《共同的底线》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行。本刊特选登部分与会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2.
我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因为这个题目是有争议的,很多人认为今天不需要鲁迅。而我很坚定地说,我们今天依然需要鲁迅。下面我来陈述一下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鲁迅,讲一个我理解的鲁迅。我先从一件小事情说起,就是前年,拍摄了一部电影叫《鲁迅》,在拍的过程中,曾经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就提了一个很不客气的一个意见。说这个电影的中心是要表现一个人情味的鲁迅,写了很多很富有人的情性的鲁迅,就是塑造了一个好爸爸、好老师、好丈夫、好朋友的这么一个鲁迅。当然,  相似文献   
23.
在进入“名作”的阅读之前,请年轻的朋友们先读读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学大师巴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一株“大树”与一棵“苗苗”的故事,同时也是“人(人类)”的“文学”与“人(人类)”的“后代”的故事,是“人的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还要请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这位世纪老人写给你们的小妹妹(或许还有你们自己)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24.
今年1月,《郭小川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这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集》不仅有郭小川公开发表的诗作,还包括诗人未曾发表的作品、书信、日记和“外编”部分。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全集”在国内尚属首次出版。由于大量的背景材料和诗人传记材料的披露,作为诗人、知识分子的郭小川的生活道路和精神历程的研究价值得以凸现,也为研究当代知识分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思想、生活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本。本刊特选登部分与会者的发言和陈徒手撰写的《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一文。  相似文献   
25.
一 灯下读《灯下漫笔》(一 )且先释题。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女作家萧红有过这样的回忆———“全楼都寂静下去 ,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 ,鲁迅先生站起来 ,坐在书桌边 ,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 ,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  相似文献   
26.
生命化教育实验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没有申报政府课题,而直插到基层学校,去寻找那些有理想、有追求,希望有所作为的,或不满于现状,竭力寻求出路的校长与老师,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教育的天职感,让校长不仅是“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环”,更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环”,甚至“学校生命体系的一环”,真正回到课堂、教师、学生中来,回到教育上来,让老师在教育里找到尊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在获得了我们在前文一再强调的教育的内在动力以后,不仅生命化教育实验会成为自觉的要求,并且在实验中营造出一种精神气氛,研究气氛,形成校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也是生命化教育的关键词)。这自然是一个艰难的相互寻找的过程,长期的磨合过程。张文质先生说,他们的期待是能够形成一个“好教师联盟”,这当然“不是一个很组织化的机构,而是有更多心心相印的人,更多相互欣赏、相互关注、相互支持的人,相互研究问题,共同去实践”。这样的期待并没有落空,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支“在扩展的生命化教育‘志愿者’队伍”。张文质先生介绍说:“它的第一批成员基本来自乡村和小城镇的中小学,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农民之子,看上去质朴、执著,又略带忧郁,...  相似文献   
27.
缘起   今年三四月份,我与南师大附中的老师一起进行了中学选修课的实验,开设了一门“鲁迅作品选读课“.首先,要向大家汇报的是,为什么要在中学开鲁迅的选修课?这同我的一个理想,一个理念有关系.曾经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北大学生告诉我,在西方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原创性的、能够成为这个民族的思想源泉的大学者、大文学家.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能够到这些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那里吸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他们所要面对的现实.每个国家都有这几个人,可以说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雨果,德国的歌德,美国的惠特曼,等等.在我看来,这样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应该进入高中的选修课.……  相似文献   
28.
“寄沉痛于幽闲”  ———读《关于活埋》  周作人晚年曾毛遂自荐了一批自己的散文 ,除我们已经分析过的《无生老母的信息》、《关于傅青主》、《游山日记》诸篇外 ,还有收入《苦竹杂记》的《关于活埋》。这篇同是文抄公体的散文却另有特色 ,其特别之处在我看来至少有二。先说其一。《关于活埋》是讨论“死法”的。这是个大题目 :人生无非是“生”、“死”二字 ,周作人既要关注与研究“人”(人性 ,人生 ,等等 ) ,当然要大谈“死” ,周作人确也写了不少文章讨论“死法”(参见收入《雨天的书》的《死法》) ,研究与死有关的风俗 ,以至于鬼…  相似文献   
29.
1996年 5月 9日至 12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在石家庄举行第七届理事会 ,河北师院中文系、河北师大中文系、河北大学中文系和河北省社科院文研所联合承办了这次会议 ,河北师院中文系承担了会议组织工作。来自全国的数十位著名学者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途进行了热烈研讨 ,有共识 ,有争鸣 ,新见迭出。本刊摘发几篇论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0.
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与国民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作人无疑是中国民俗学的一位重要先驱者。他于1913年至1915年间所写的《童话研究》、《儿歌的研究》、《童话略论》,特别是《古童话释义》即是用神话学人类学派的理论研究神话、传说与童话的最初尝试,也是我国最早的民俗学研究成果。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后改名为民俗学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由此而开始了我国有组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