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50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评估是基于评估法治状况和现实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指数中的法治指数、世界正义工程的法治指数实践带动了部分国家与地区在更广泛层面展开法治的量化评估。中国的法治评估实践,经历了立法司法领域的评估考察、法治评估的全面探索两个阶段,表现出"嵌入性"、政府主导、法治理解广义化、法治评估区域化等特征。法治评估应该在"试错"中逐步实现区域评估的规范化、体系化与制度化,并作为区域法治建设的新增长点推动地方政府法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2.
钱水土  江乐 《统计研究》2009,26(10):62-67
 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聚群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产业集聚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金融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浙江11个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浙江产业集聚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3.
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手段 ,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公共政策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一门学科 ,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推动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 ,本刊约请了省内外几位学者围绕着公共政策执行的重大意义、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政策以及西方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等论题进行了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154.
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迅速已成为世界性共识.在国内资源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中国的最佳选择是,积极开展海外能源合作,以确保石油供应.各种因素表明,中东产油国应是中国的首选合作方.在开展海外能源合作,与一些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或石油输出国互动时,既要重视提高海外能源运输的安全系数,也应以积极、友善的姿态,与周边邻国合作,构建亚洲石油供应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5.
阶梯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阶梯分段,并按不同的分档来进行电费的定价,并以此为标准收取电费。阶梯电价可以做到电力市场细分,并根据不同的市场客户进行差别定价,达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最终实现提高用电效率的目的。但阶梯电价改革也面临着"阶梯电价"只升不降、电价区间划分不合理、电费核算不科学、新的电价不公平再现等诸多风险。本文围绕阶梯电价的目的,坚持节能减排、公平负担的电改原则,探究阶梯电价的形成方式和机制,并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提出风险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56.
人的现代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中心要素和重要特征 ,也是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的现代化有赖于中国人的现代化 ,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诸多理性缺失阻碍了人的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因此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必然要发生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57.
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是民族共同体流动、发展、变化的典型特征和客观必然。本文就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问题展开了系统的探讨,认为民族迁徙、经济转型、语言转换、意识形态的趋同、统治集团内部的民族合流等一系列相关要素,为鲜汉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建立了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南迁拓跋鲜卑与汉族以汉化为基本特征的融合模式代表了民族融合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向,体现了历史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汉族相互关系中的主导倾向,符合历史发展和文明演进的客观规律,因而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运而生,这一汇率变化必将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船舶出口业发展喜人,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并有着继续壮大的趋势,但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以及船舶出口业的特点,决定了船舶出口业必定要受到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在整个贸易大环境下,船舶出口业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才能正确把握船舶出口的前进方向,运用有效的措施来巩固并促进船舶出口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9.
160.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康德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并分析了其意义和影响。作者认为,以莱布尼兹一沃尔夫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把上帝、灵魂和宇宙作为认知的对象,凭借理性的抽象思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被奉为“科学之科学”。康德从先验唯心论的立场.阐明了上帝、心灵和宇宙乃是经验领域之外的对象,揭露了理性抽象思辩的自身矛盾,论证了形而上学作为科学之不可能,从根本上摧毁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神圣地位,揭开了形而上学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康德在论述中提出了先验辩证法、理性的界限、理念的规范作用,可知的与不可知的原则区别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对于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复杂的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