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2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25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街头官僚是指处于科层组织基层同时也是公共服务第一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从政治社会学角度来看,街头官僚的权力来源于其与组织、服务对象以及规则的互动过程.街头官僚影响我国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权力因素主要体现在权力目标越位、权力责任错位、权力监督缺位等方面.为发挥街头官僚在我国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从官僚走向服务者,必须对街头官僚的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控,促进其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化.  相似文献   
62.
第三部门研究视角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海梅 《学术界》2007,(3):264-270
伴随着20世纪末全球范围出现的第三部门蓬勃兴起的新现象,“第三部门”成了世界性的话语。与之相适应,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第三部门的研究。在最初的关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分类、作用和意义等基本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角。综合分析来看,其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基于第三部门合法性的研究;基于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的分析;基于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价值取向上的分析;基于微观的第三部门有效运作的分析以及基于第三部门的国际比较分析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63.
政府传播:公众信息反馈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信息反馈是政府传播中的重要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强化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 ,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合作等 ,具有重要意义。从政府运作的角度说 ,公众信息反馈渠道的长短、信息传播渠道的容量以及信息渠道的多样性等 ,是制约公众信息反馈的重要变量。同时 ,培育公众组织也是提高信息反馈质量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64.
法治必须追求实效,法治建设如何取得实效是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实现了从法律实效向法治实效的跨越,已经从定性走向量化研究阶段. 皮尔斯的实效主义思想可以为法治实效理论及实践提供借鉴,实践、实验、检验是法治实效得以实现的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法治建设客观上成效不佳,法治实效研究尚需深入推进. 法治评估既是检验法治实效的方法,也是提高法治实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法治评估应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 在法治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中,要特别强调切合实践、运用实验方法,并保证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5.
钱玉趾 《云梦学刊》2006,27(5):36-39
《湘夫人》写于楚杯王三直年,其中的湘夫人象征被囚于秦国的楚怀王。  相似文献   
66.
杂文,富于战斗性的文艺轻骑的一种形式,在“孤岛”四年多时间里,是起伏地前进的。先是报纸副刊如《世纪风》和《大家谈》上经常发表杂文,1939年,又出现了以刊登杂文为主的期刊如《鲁迅风》等。但由于环境的恶劣,这些期刊的寿命都不能很长。当然,有恶劣的环境存在,总禁不住出现斗争和反抗。1941年皖南事变后,一种以丛刊形  相似文献   
67.
<正>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我们国家走上了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不仅具体构画出实现四化的宏伟蓝图,还系统地提出了实现这一蓝图,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务实求实,反对形式主义的基本思想。早在改革春潮萌动的1978年,邓小平同志面对百业待举的改革形势,明确提出,“现在,摆在我们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事情,就是要鼓实劲,要切实解决问题,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  相似文献   
68.
黄红日 《理论界》2005,(11):177-179
袁枚背叛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的启蒙精神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狂、真、异的独特个性是形成袁枚诗论的心性基础,正是他的这些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特点往往成为后世评论家批评其理论的一个出发点,而把袁枚的人品、文品、诗论混为一谈,造成了许多对袁枚诗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69.
“结裹”本为动词短语,在隋唐时期发生词汇化.在使用的过程中,“结裹”常常写作“结果”,后来“结果”使用频率增加,而“结裹”在明清文献中不再使用.但在元明清文献中却有“搅裹”“搅果”“浇裹”“嚼过”“搅过”等词,是“结裹”音近异写的同义词.随着词形的变化,“结襄”词义也在“结果”与“搅裹”等词之间发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70.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特色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正处于转型之中,实证研究方法将成为法学研究的常规范式。一些学者对法学实证研究的客观性提出质疑。求解实证研究的客观性难题可以从马克斯·韦伯那里得到启发。韦伯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研究具有代表性,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做到“价值无涉”。韦伯主张的客观性以价值关联为前提,以客观可能性为基础,以对理想类型的应用和超越为实现路径。在法学研究中,运用指向客观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必然性,这是由法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以及法学对法律的批判功能决定的。法学实证研究并不排斥主流的规范研究,两者应互相补充,这也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学实证研究要实现客观性,需要兼顾证实与证伪,注重文献的积累、理解的逻辑以及实践。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目标是要在韦伯方法论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