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80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矩阵的秩是矩阵的重要数字特征之一,文章从矩阵秩的定义出发,给出了矩阵秩的若干等式.  相似文献   
522.
智力绕口令     
有一种风景,行走就是阅读。从丽江到大理。三天行走,阅读千年。  相似文献   
523.
盛唐、“盛唐气象”与盛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从审美活动的整体构成着眼,盛唐时期就并非如有些论者所认为的,是隋唐美学或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低潮或沉寂阶段。相反,它是隋唐前期审美文化和美学思想空前兴盛与繁荣的阶段,在艺术审美的许多领域里,盛唐都具有它的创见性,既实现了对其时代艺术审美的理论自觉,又产生出对其以后美学思想的开启作用。而“盛唐气象”更将中国古典审美文化推向了雄浑与秀丽统一、“风骨”与“兴象”并重的丰厚境界和最高巅峰,并以其充盈圆熟、高苍浑朴的博大精神及多维指向,开启着中唐时期、甚至整个隋唐后期艺术审美的历史转换和更新。  相似文献   
524.
在介绍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论述了工科院校创新教育体系的构成,提出了创新教育平台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525.
面对学生学力呈下降趋势的现实危机及"教育病理"现象的蔓延,为进一步推进课程原理与学校改革理念的转换,持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以2005年10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创造新时代的义务教育》的咨询报告为标志,日本义务教育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该报告指明了日本义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提出了改革的宏观结构与战略构想,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于深化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26.
一、工程概况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是金沙江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电站。坝址位于向家坝峡谷出口处,左岸为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右岸为云南省水富县。电站设计正常蓄水位380.00m,最大坝高162m,总装机容量6000MW。向家坝水电站左岸对外交通公  相似文献   
527.
随着全球化视觉文化的增殖,对视觉文化的理论兴趣就出现了。虽然在不同的文化与历史时期人们都可以遇到视觉文化,但只是在近几十年它才成为文化的主要形式。一方面,视觉文化理论产生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另一方面它又产生于英国的文化研究。在19世纪80年代,尤其是在90年代初,在哲学、思想史、视觉理论和艺术史的汇合点,许多著作也出现了。这些著作致力于研究视觉中心论的问题,即被视、观看和凝视等。艺术史为视觉文化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起点,在这里,前者不仅仅是进行如此分析的一种工具,而且反过来也一样:视觉文化的分析改变了艺术史,使艺术史从此开始把图像作为符号进行解释,从而使我们能够将图像作为文本来阅读,图像是更广阔的社会现实的整体部分。尚未得到解决的在艺术史家与关学家之间引起烦恼的现实和理论的问题,是作为文化特殊形式的视觉文化与艺术——尤其是与在文化对立中建构的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关系。在1996年,讽刺时事的《十月》杂志提出重新思考艺术史的历史基础,以至于允许后者通过人类学建立一座通向视觉文化的桥梁。至少到现在,如此首创精神还未马到成功。  相似文献   
528.
乡村社区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29.
“审美对象就是辉煌地呈现的感性”,也就是说,“感性”是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在“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审美知觉”这一具有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论框架里理解“感性”,会使“感性”的含义更具整体性和深入性。在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关联中,“物质材料”(未被审美地感知时的艺术作品)与“物质手段”(材料的材料)有别,原始感性与审美感性有别。审美感性不是审美对象依存性的属性,而是具有独立自主性的对象本身。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关联中,两者相互之间具有原初性的可逆性关系——“呈现”。呈现是非对象性的、存在性的“绝对呈现”,所以,“感性”在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与知觉主体的肉体之间以呈现的方式生成了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自身,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530.
文学意象是主观的作家的情感与客观的社会生活画面的统一,是形与神的统一,是意会与言传的统一,也是离与合的统一,其具有象征性、荒诞性和哲理性的特征。文学意象是中西方理论家在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文化范畴的基础上针对文学形象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等方面关系和性质所构建的文本形象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