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小说空前繁荣,其间普遍采用一种“译意”的翻译方法。所谓“译意”,就是“译意不译词”,译者在保持原文主要内容不变或主要故事情节完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或阅读习惯、审美情趣进行删改、增补或发挥。其操作比“意译”还要宽松,涵盖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式;而且在语篇层面上进行,不以句子为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把它与“意译”混为一谈,对其特征和意义未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界别“译意”和“意译”这两个概念,分析“译意”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