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将有关结构调整计划(SAPs)的争论与全球化的最新进展联系起来 ,  相似文献   
72.
仕凭  阿友 《北京纪事》2015,(2):38-41
6年来,他卖掉车和房自费千万,拍摄了2000多个小时的自然生态纪录视频素材,剪辑成多部公益微电影。所有影片没有一句旁白,却有一种强大的语言深深震撼了观众心灵。而现在,他正忙于拍摄又一部反映水生态危机的短片《长江,长江》。电话那头,他的声音里透出憔悴与焦虑:“6年前拍摄黄河,我就在关注长江,因为她们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现在我发觉,长江的生态环境非常严峻,采矿、水电站建设、化工厂污染……长江真的快‘死了’!”  相似文献   
73.
《文化教育法》一书,选辑了日本教育法和图书馆法、科技情报法、博物馆法等一些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法规翻译汇集而成。这些法规和现代的日本其他部门法一样,无论从宏观或微观上,都已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这对战后日本人才的培养、经济发展和技术开发都起到了积极的保证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的程度。它的翻译出版将对我国文化教育工作以至立法工作都起着一定的参考作用。该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基本法、儿童宪章、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标  相似文献   
74.
引言 各种通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ITs)的出现对各式各样产品和服务都施加了强大的影响。归根结底它在现有工业和市场秩序里刮起一场“创造性的毁灭大风”,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业机会。信息技术领域创新通常是由跨部门和跨学科的工业  相似文献   
75.
“多中心社会”的工会危机 从本质上看,“多中心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由于“信息远距离传输的革命”(指的信息传输而非人的输运)而使集团的瓦解和权力分散成为可能(更完整的定义见费拉罗蒂,1954年,特别是第88-100页)。工人们做工无需死守一个生产场所,参加一个固定群体;而是  相似文献   
76.
青年的两种形象 青年并非社会范畴,而是一个文化和行政管理的建构,是社会本身的自我形象的一部分。一名大学生与他或她毕业后将成为的工程师或律师相比,与家住郊区的穷困的年轻人相比,更像前者而不像后者;郊区的穷青年则更像他或她很可能成为的体力劳动者或非正规生产  相似文献   
77.
在美国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当中,有关国际规制的话题近年来地位在下降。尽管世界政治发生了剧烈变化,特别是联合国的地位作用日益增强,对各国之间合作问题研究的重点已经离开国际规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试图通过审视对国际规制理论的许多批评,通过考察文献中提出的取代规制理论的种种学说来探讨  相似文献   
78.
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加快学校教育改革步伐,本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系的同志就教育改革问题举行笔谈。下面是这次笔谈摘要。  相似文献   
79.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音乐发展史上的极盛时代。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乐舞艺术的盛况,也必然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因而唐诗中出现了大量以音乐、舞蹈为题材的诗篇。其中,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乐舞诗,无论从数景上或是描写的具体性、深刻性方面,都大大超越他的同时代人,而放出光辉的异彩。  相似文献   
80.
发展的测度: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在1970—1985年期间曾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测度和分析开展过研究,本文概括了部分重大研究成果。在发展变量中画出了一条新的分析用直线,其特点是使各点与该线的绝对(简单)离差的总量最小,而不是像回归分析那样使离差的平方和最小。这样一来得以建立起一个“对应体系”,它可以表示任一给定指标的什么数值倾向于与所有其它选出的发展指标(总共选出19项指标)的什么数值相伴随(对应)。这样做了以后又可建立起一个“对应网格”,任何一个给定国家的有关指标数值都可以放在网格的适当位置上,从而产生一幅“发展特性图表”。与此同时,建立起0—100分的尺度,在对应网格上一一标出不同指标的相应数值。特征图表可服务于两个目的:一是作为测度发展的依据,表明发展的各个部门的增长情况,以及发展的总体情况;二是作为研究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依据,特别表现了部分国家1970年的特征,它们在后继的10年(1970—1980年)期间人均GDP迅速增长,而另一部分国家则在后期增长缓慢。研究结果发现,10个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国家通常在1970年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投资水平相对较低,而增长最慢的国家则在1970年教育水平偏低而投资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