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70年代末,我国社会发展转入非常态轨道,青年的行为、观念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同时对青年的社会评价变得极为复杂,充满各种尖锐对立的分歧。在这两种因素综合的基础上,青年问题积蓄起来了,而且全面地暴露出来了。1.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都是建国以来空前未有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感到并承受着沉重的压力。青年待业问题极为突  相似文献   
32.
《超越危机:社会稳定的量度与社会预警》是一部从社会计量学的角度,专门研究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的建构,并运用其进行社会预警的书。这是一部很有创新价值的著作。这部著作,就学术理论价值而言,对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的研究是深入而独到的;就现实应用价值而言,对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其评估与监测功能,肯定很有帮助。现在我最关心的问题,是这本书中提出的社会预警问题。建立社会预警监测体系这个概念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学者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印象很深的是,每当…  相似文献   
33.
红卫兵运动现实目标的转换标志着这批青年学生更深地卷入了政治斗争。如果说红卫兵运动的第一个现实目标还是以学生本身的感受和认识为基础的话,那未,第二个目标的确立则完全是受制于政治斗争的结果。由于他们实际上对这一目标一无所知,所能依凭的,就只有热情、盲从和不着边际的理想的力量。  相似文献   
34.
一、红卫兵运动的社会性:社会评价无疑,“文化大革命”首先应该被看成是一场超级的社会运动,因为它席卷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了人们思想、心理、行为方式,乃至风俗习惯的遽变。在这场运动中,处在不同社会地位上的各阶层的人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重新认识自身的利益,重新认识社会现实,并各得其所或各有所失。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青年在“文革”中的主要活动、思想历程以及这一代人的所得所失,十分集中地在红卫兵运动中,在那些红卫兵运动参加者的当时的和日后的经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5.
论青年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作为一个超级社会的群体,它的本质首先和最终都是它的社会本质,面不是社会心理本质或生理本质。从青年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并确定青年的本质,是我们的基本方法。这里,青年心理、生理的一系列特点,固然构成了青年本质的不可或缺的方面,但和青年这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社会性相比,它们都属于次级地位。对青年的本质的探讨,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纷争。原因有二:第一,  相似文献   
36.
生命的超越——从“复归于婴儿”到“死而不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因有限而具有悲剧色彩。突破生命的有限性,实现生命的超越,便是生命之"梦"。在老子看来,生命超越之路就是"复归于婴儿"。"婴儿"是生命的初始形态,也是生命永恒的象征。由于"复归于婴儿"的方法"常德不离"、"专气致柔"在经验世界和理论层面均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老子只得从"复归于婴儿"转向"死而不亡者寿",由从"生"的角度追求生命的超越,转向从"死"的角度寻求生命的超越,从而使生命超越本身蕴涵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7.
《黄帝四经》是成书于战国早中期之际的道家作品,其哲学思想集中于道论:道兼具本原和主宰双重内涵,与所生之物在形、质方面根本不同;它宰制自然和人类,是统治者经营天下的基本原则。《黄帝四经》的理论源头是老子学说,其对道家思想的发展表现在道论、天地自然和道治天下等方面,也表现在对法家、阴阳家等的批判吸取,它在道治的前提下引入法治,以阴阳学说解答自然和人事,解释刑德生杀。《黄帝四经》以道为本,融合法家、阴阳家等的理论构思,奠定了黄老学的哲学框架。其后,稷下道家,《冠子》等无不是沿着这一思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8.
试论独创性     
认真研究和解决_义艺的独创性问题,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帮八股的毒化和影响,时至今日,雷同的情节、雷同的构思、似曾相识的人物形象和一般化的表现手法,等等,还在相当数量的文艺作品中存在着。人们厌恶这些没有独创性的作品。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帮八股的流毒,解决独创性问题,是文艺创作上的当务之急。敬爱的周总理在他生前关于文艺的多次讲话中,曾反复强调过创作的独创性问题。本文根据周总理关于独创性问题的指示精神,结合对古今一些具有独创性作品的分析,以及对当前文艺创作现状的剖析,试对创作的独创性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9.
当代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念走向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学者看来,职业是影响个人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把握社会群体关系结构的最主要标志之一。有的学者认定,职业不仅决定个人的财富收入、声望、地位、生活方式,还决定人格倾向(莱斯曼,1959);还有的学者断言,每一种职业代表着一种类型的收入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40.
一九八○年十月,汪曾祺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受戒》,这是一篇无论题材或风格都与近年来常见作品迥异的引人瞩目之作。小说以作者的家乡高邮县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刚步入空门的小和尚明海和农家少女小英子之间的纯真爱情,逼真地反映了解放前的高邮社会生活,诗意地展示了秀丽俊美的里下河风光。值得注意的是,自《受戒》开始,汪曾祺的以家乡人民解放前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竟一连写了八篇(已发表六篇),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这些作品,不仅引起国内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而且引起了国外读者、学者的注意。虽然汪曾祺早在四十年代初就发表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