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里藏族服饰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木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西部开发机遇,根据木里藏族服饰文化特征,挖掘其文化内涵设计开发参观观赏型、了解领略型、参与体验型、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壮大旅游经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我国重视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卓有成效。但受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现代化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冲击,亟需保护抢救且任重道远。当前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技能传承融于民族地区高校素质教育,在传承中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各朝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对道路安全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留下宝贵的交通管理文化遗产。学习、借鉴古人经验,对于提高道路管理质量,加快现代道路发展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虫白蜡是四川著名林业特产品 ,曾是四川历史上的一大富源。因雌雄蜡虫生活习性不同 ,适生环境各异。凉山和岷江流域分别是雌、雄蜡虫的最适生区 ,历史上四川人民根据蜡虫特点 ,结合两地气侯环境实际择业 ,形成川蜡生产的地域性分工合作 ,促进两地经济繁荣。可惜近代以来蜡业衰败 ,应抓住当今机遇 ,恢复虫蜡业。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适应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采取有效方法,通过相互配合制定教学计划,分步实施,实现《四川地方史》专业课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由史知理,成为适应当前国际国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理上的封闭性导致四川内外交通都十分困难,但历代四川人以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轿,开辟了通往川陕陇甘、滇黔、藏区、湖广等处的诸多古道,发挥多方面的历史作用,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四川各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传统婚姻礼仪中的德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彝族长期传承的婚姻礼仪从伦理训导、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捍着德能教育作用。发掘婚姻礼仪文化內涵,注入时代进步因素,更好利用婚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道德、科技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能提高凉山人综合素质,促进凉山发展。  相似文献   
8.
桥名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开拓进取、征服自然、不折不挠、仗义疏财、济世利人、勤政廉政、尚 贤崇孝、善恶分明、注重生态等方面传统价值观。发掘整理桥名文化体系,扬弃继承其精华,更好建设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9.
扩大旅游纪念品产销是拓展凉山旅游商品市场的重要途径。考凉山旅游纪念品资源独具特色开发潜力巨大却远未转化为商品优势。建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调研制定规划培养人才,激励竞争机制,加快凉山旅游纪念品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凉山各族文化价值观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生的重要原因.对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调查评估,寻其渊源挖掘其内涵,分类指导,有序开发,才能创造具有民族特色、表现优秀文化的、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精神文化享受的旅游产品,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