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64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484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日回老家听到这样一件事:说有个在城里当局长的人,要从老家找一个保姆,费了很大劲,原因就是要找个贴己的,能给家庭保密的。这是从他那个家族中透出的消息。找保姆要的就是这个“硬杠”,要进入他们那样的家庭的保姆,能保密是首选。  相似文献   
52.
秦汉时期,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背景下,二湘的身份被确立为尧女舜妻、儒家圣母;魏晋以后,人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关注二湘,淡化了其圣母的形象,从而使二湘的形象向先秦时代的"哀怨悲伤、柔情万种"复归。湘君、湘夫人形象演化的过程体现了政治、文化对文学形象造成的影响,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地方文化的统领与地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53.
哈布图哈撒儿是一位传奇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和传说英雄。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在17世纪以后的蒙古文献多有记载,并在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可分为正面传说和反面传说,在这两类传说中哈布图哈撒儿形象均与其性格、体貌、历史事迹以及成吉思汗事业相关,有其历史渊源。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也是传承蒙古族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4.
与闽南地区不同,闽江流域不曾有过大规模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录。但在清代曾有大批文人以游宦、游幕、游学等事由闽江流域迁步入台,也有部分文人从台湾到闽江流域居官和求学。闽江流域同台湾地区文化人士的这种互动,直接带动了区域文化交流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例如,康熙四十一年(1702),陈焕由古田知县调任台湾知县。“玉田为七闽望邑,学之建,由宋元以来尚且”’“。古田是朱子过化之地(宋代庆元年间,韩瑰胄禁伪学,朱子乃迁寓古田。宗室请进士与其门人构书院,延而讲学),古田有朱子专调,书院亦相朱子‘”。这是陈滨在古田耳闻目德…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推动楚辞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刊约请了十位从事楚辞研究的学者组织了这次笔谈,限于篇幅,我们对来稿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56.
一首先,想以明末生员阶层对统治体制持批判态度这一事实进行探讨。万历年间,屡次发生“民变”,当时有的生员与市民一起参加“民变”,甚至出现了生员本身在民变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情况。一六○○年十二月,由于派往武昌征收商税的宦官陈奉横行霸道,而引起了武昌“士民”的激愤,这个士指的就是生员,他们也显示了批判权力的态度。据说一六○一年六月苏州发生“织佣之变”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积极支持佣工的行动,给宫绅、城绅的作法以严厉的批判,估计他们也是属  相似文献   
57.
屈辞精义     
陈本礼,清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字嘉会,号素村。生乾隆四年己未(1739),卒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八十,所著有《屈辞精义》、《汉乐府三歌注》、《协律钩玄》、《急就探奇》,名《瓠宝四种》。又有《焦氏易林考正》、《扬雄太玄灵耀》等书。与乡人结诗社,集为《南村鼓吹集》。 他的《屈辞精义》,凡六卷,各卷但有许多与选本不同之处,一以《大招》继《天问》后,为第三卷,《九章》把《怀沙》《桔颂》置于最后,《九歌》将《东君》置《少司命》后,合《远游》《卜居》《渔父》为一卷,都是此书的特点。卷一置《史记》与沈亚之两传。每节下有“发明”、“笺”、“节解”、“正误”,又合若干小节为一大节,如《离骚》几分十节是也,又多引王逸以来各家说。  相似文献   
58.
《战国策》中有关屈原初任左徒时的一段史料赵逵夫一、《战国策·孟尝君出行五国章》校勘《战国策·齐策三·盂尝君出行五国章》云:孟尝君出行五国[1],至楚,楚献象床。[2]郢之登徒,直送之。[3]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  相似文献   
59.
萨囊彻辰是十七世纪鄂尔多斯蒙古地区的著名政治人物和学者。他的著作《蒙古源流》同《蒙古秘史》被称之为蒙古古典文献的“双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外研究蒙古史的史  相似文献   
60.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2,(6):99-108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光复初期台湾国语运动之种种情形:从官方筹划、民众自发到学者("语文学术专家")主导,学术阵容、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学术刊物、学术著述及其他学术资讯.本文认为,从"国语纪元"(1648)即清代初年迄今的国语运动在时、空两个方面的延伸看,"光复初期"和"台湾"乃是相当重要的时段和地点;光复初期曾在台湾主持国语推行委员会的魏建功教授,1949年以后在大陆语文学界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光复初期台湾国语运动的学术经验亦得相当完美地融合于当代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