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国民党特务暗杀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执行委员杨杏佛,名杨铨。鲁迅面对“天王已无一枝笔,仅有手枪。”〔注(1)〕怀着悲愤的心情,在六月二十一日写下了《悼杨铨》诗: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最近见到几篇文章,在讲到杨杏佛的噩耗时,有些史实是有出入的,为了不至以讹传讹,本文想将某些调查后的材料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如有不当,愿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最近见到几篇关于分析鲁迅先生作的《湘灵歌》文章,解释较新,讲到《湘灵歌》是与“长沙事件”有关的。我曾在一九七七年第六期《杭州文艺》上,发表了一篇拙作,谈了《湘灵歌》诗的史实和粗浅的看法。现在想将进一步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补充说明,并对目前某些同志发表的文章中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提出一些看法。如有不当,望大家指正。一、关于《文艺新闻》上的编者按语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一年鲁迅先生夫人许广平同志访问日本时,日本朋友曾送了鲁迅去仙台医专时的《入学志愿书》和《学业履历书》手迹照片,两件手迹上的日期,比最近发表的鲁迅给蒋抑卮的信要早二个多月.原件是日文,最近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翻译成中文.我认为这两件鲁迅手迹,对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活动和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供同志们参考、研究,兹将上海外语学院的译文,抄录如下:入学志愿书本人志愿入贵校医科一年级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年一月一日创刊于上海的《萌芽》月刊,在它酿酝出版的时候,正是《太阳社》、《创造社》的一部分人员与鲁迅先生的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内部论争结束不久。在党的领导下,一个新的左翼文学的阵容即将成立,《萌芽》的执笔者大多是后来新成立的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骨干。《萌芽》月刊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外国的无产阶级文学名著方面的介绍是作出了贡献的,鲁迅译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就曾以《溃灭》的译名连续刊登于《萌芽》各期上。《萌芽》月刊对以胡适、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派》所宣扬的资产阶级人性论,进行了剖析和抨击,把他们一伙为国民党效劳的反动嘴脸揭露无遗。鲁迅的《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好政府主义”》、《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文章,成为刺向《新月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见到的鲁迅先生作的《湘灵歌》手稿全文如下: 昔闻湘水碧于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灵装成照湘水,皓如素月窥彤云。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苓落无余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鲁迅战斗的一生作出了最正确、最全面、最充分的评价。当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逝世时,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立即发唁电给许广平先生,对鲁迅先生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在这同时,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名字,亦列入了鲁迅治丧委员会名单之中,这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大光荣。下面,是对于几份不同的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讣告和治丧委员会名单的研究与鉴别。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病卒于上海山阴路(原名施高塔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召集了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等都参加了这个大会,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的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建立了黄埔军校,实现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因而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扫荡了广东的反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中,长眠着侗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龙大道同志。五十年前,他为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血。他对敌斗争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象一颗革命火种,在人民大众的心里熊熊燃烧。侗族烈士龙大道同志,贵州锦屏人,生于1901年,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 1923年,当他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时,就参加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厦门与许广平同志的通讯中,曾这样说:到广州以后,要“与创造社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我再勉力写些文字。”后来,在离开广州的前夕,在致李霁野的信中又说:“创造社和我们,现在感情似乎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