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南宋江南城市的公共事业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 ,江南是全国城市最为发达的地区 ,不仅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而且在防火救火、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居民赈济、社会慈善等城市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 ,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制度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社会管理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32.
唐开元西州诸曹符帖目中的西域“警固”事陈国灿1915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进行了大量盗掘,其中获得一件唐西州诸曹下发符帖的事目历,残存28行,上部有缺,无年月,斯坦因编为Ast.I.4.018,按斯氏编制程序,即阿斯塔那一墓区第4...  相似文献   
33.
宋代绍兴城市经济发展显著,尤其是南宋时期,表现出工商业形态多样、经济结构完整和市场体系成熟等特点,在江南城市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与宋代绍兴城市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相适应的,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必然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与市民阶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而且对城市管理的提升、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城郊都市化、农村城镇化趋势的出现,均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论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在发展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环城型、手工业型、农业型、交通型等四种基本类型.许多市镇商业发展迅猛,手工业兴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在居民结构、社区布局、社会管理、文化生活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具有类似城市的特征.市镇的发展和兴盛,引发了浙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35.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灿 《浙江学刊》2004,(5):96-103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近代城市和交通的兴起,农村经济的变化,江南农村市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机遇,走上了曲折转型的道路.一方面,由传统的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领域上也出现部分近代特征.同时,不同类型的市镇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6.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雇佣群体不断壮大,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就地域来源而言,江南市镇的雇佣人员包括本地和外来两部分;就职业结构而言,市镇雇佣人员又可分为体力类、技艺类、管理类等。这些雇佣人员广泛参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活动,呈现出职业稳定化的趋势,形成了自身一定的社会等级体系,在市镇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敦煌吐鲁番学,是研究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保存下来的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大量的历史文书、石窟艺术、古城遗址、古墓葬及其器物等等,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形象、具体的内容和精神。透过先民们世代创造的这些历史文明的遗存,今天仍能使人感到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城市化是指近现代之前的城市化现象.相对于现代城市化,中国早期城市化有三个突出特点,即经济活动的非集聚性、社会活动的内聚性和城乡关系的非对称性.在江南地区,早期城市化实际上包括两个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发展进程围绕城市展开的一般城市化和围绕市镇展开的农村城市化;在发展形态上,表现为依次演进的三种基本形式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代的城乡互动型城市化和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9.
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宋时期 ,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在全国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着重就此期江南市镇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人口规模与结构、社区布局与管理、社会生活与风气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认为许多江南市镇不仅工商业十分发达 ,而且在社会形态上也日益呈现出城市化的特点。这在古代江南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的发展史上 ,无疑有着相当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宋代两淅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和草市、镇的大量兴起,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两级市场网络,并与发达的城市市场结合,进而形成了区域性多层次的等级市场体系.但宋代两浙路农村市场的发展又是有限的,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