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全球化浪潮来临之时 ,传统文化是否能继续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独立性 ,中国是否正在失去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 ,这样一类问题正以文化认同危机的形式困扰着中国知识分子。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努力超越现代化意识形态与西方中心主义 ,试图在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消解全球化语境中日益加深的文化认同危机。实践证明 ,某些以文化的纯洁性为追求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 ,绝对化的“本真性”标准也是不存在的 ,因此 ,不能把民族性的标准无条件地凌驾于其他价值标准之上 ,相反 ,应当提出一种流动主体性、多重自我与复合身份的概念 ,来阐释文化身份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 ,化解而不是加深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 ,高校学报呈现出繁荣趋势。但这种繁荣犹如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 ,是在专业学术期刊和通俗化期刊的夹缝中生存。《三峡大学学报》作为一份综合性学术刊物 ,在切实把握研究方向 ,体现学术前沿 ;开拓学术视野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坚持社会效益原则 ,注重精神产品质量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扩大交流渠道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3.
到底谁是新批评的最佳代表人物 ?这一直是理论界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 ,瑞恰兹是 2 0世纪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的创立者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原理》、《科学与诗》、《实用批评》和《修辞哲学》等著作 ,奠定了新批评的理论基础 ,并对 2 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他的“两种语言用法”和“语境说”等语言学理论 ,被认为是新批评的重要理论来源。新批评方法实际上就是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具体应用 ,因此 ,在挑选新批评的代表人物时 ,我们选择了瑞恰兹  相似文献   
54.
读完<词学渊粹:况周颐<蕙风词话>研究>(以下简称<词学渊粹>)后,我把早已想好的题目"披沙拣金著文章"中著作的"著"字,改成了铸造的"铸",因为张利群教授的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巴乌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中用散落尘埃的粉末铸造成一朵纯金的蔷薇花的故事.我原以为只有艺术创作需要如此珠积玉累的努力和披沙拣金的工夫,却没有真切地想过理论文章的写作也同样需要如此恒定持久的工作热情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套用一句红学家的家常话语来说,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啊!  相似文献   
55.
李兆忠先生的<喧闹的骡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是一本非常幽默风趣却又令人深思的学术专著.作者用骡子比喻中国现代文化的特质,乍一听似乎有些奇怪,但细细想来,反倒觉得这一"巧喻"堪称神来之笔.在此之前,似乎少有比"喧闹的骡子"更为新奇活泼的说法.  相似文献   
56.
事物的残缺和不完美--缺陷美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一方面残缺刺激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逐步提高对事物发展规律及美的规律的认识.无论审美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应明乎此理.  相似文献   
57.
电脑高科技在影视、美术、书法等艺术领域已受到赶来越广泛的庄用,这种科学技术革个带术的艺术生产的革命将成为古典艺术终结的标志。  相似文献   
58.
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中国文论最新热点问题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对中国文论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成了理论界关注的话题,有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更是热度不减,而文学的文化研究已经形成潮流并显示出广阔前景.此外,关于文艺精神价值取向的讨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争鸣和全球化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影响探索等,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文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9.
比特化:网络时代的文学巨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的崛起,信息传播的原子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比特形式所代替.当数字化的图像与声音叙事变得比写字更简便、更经济、更普及的时候,崛起于印刷时代的小说王朝必将在这个新兴声像帝国面前土崩瓦解.在这种背景下,由"原子"转向"比特",必将成为新世纪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最为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60.
在20世纪中国出版的为数超过1000部文学著作中,杜书瀛、钱竞主编的<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将理论自觉的要求上升到历史的高度,是一项相当于金字塔塔顶的学术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