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沈约为齐梁之际文坛领袖,史称“一代辞宗”。其诗隐约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所创新。其文章在当时亦属大家。其赋音节和谐,属对密切,处于古赋向律赋转变的中间环节。他的文学思想相当丰富,有不少有益的见解,其声律说影响尤为深远。在齐梁文坛上,为推动文学的发展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庆元 《东南学术》2004,(3):147-148
明初的"闽中十子"诗派,就是福州诗派,或者叫晋安诗派."闽中十子"名单的正式确立,当始于袁、马的<闽中十子诗>,后来为<明史·文苑传>所袭用,遂成定名.<闽中十子诗>是"十子"的诗歌选本,而非全本,深入研究"十子",仅读<十子诗>这一选本是远不够的.研究"闽中十子"诗派,还应注意"十子"之外的参与倡酬的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万历三十六年(1608)夏,闽中荔枝大熟,绛囊挂树,夕阳照射,满天红云,谢肇淛与徐火勃结餐荔会,组织红云诗社,徐火勃作《红云社约》。社友频繁聚会城中名胜,遍尝佳品,作品甚多。荔枝,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唐宋以来文人津津乐道,蔡襄为作《荔枝谱》,到明代已形成荔枝文化。《红云社约》是一篇有特色的小品。红云社是一个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很能体现文人雅兴的诗社。  相似文献   
14.
黄任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这一时期较重要的诗人。其诗大体近体优于古体,七言优于五言,短篇优于长篇,而以七绝声名最著─—清丽芊绵,温润如玉,情韵摇曳,兼有李商隐、温庭筠、杜牧诸家之长。  相似文献   
15.
北宋许顗《许彦周诗话》指出:“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诗话的内容既有标举作诗宗旨,评论诗人及其作品,又可以有记述流派并推溯其渊源,漫议诗法、诗艺、诗体,记录诗坛异闻掌故,甚至还有考证或阐述诗中词义用事,进而探讨诗学理论,极为丰富.宋人诗话,虽大多不成系统,但所“话”乃不离诗,若对整部诗话进行研究,大致能够窥探出作者的诗学观或理论倾向.而较之于诗话,笔记的内容往往庞杂多了.诗话的作者是有意论诗,并专门论诗;笔记的作者往往无意专门论诗.有的笔记,诗话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的内容,有的甚至是作者兴之所至偶然录下数条而已.披沙简金,宋人笔记中文学批评的意见时有精彩之处.像沈括的《梦溪笔谈》、严有翼的《艺苑雌黄》、洪迈的《容斋随笔》、吴曾的《能改斋漫录》、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齐东野语》等  相似文献   
16.
徐[火勃](1570—1642),字惟起,又字兴公,闽县(今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邓原岳、徐通、谢肇淛、曹学俭,复振闽中风雅。后进学徐[火勃]诗,人称“兴公诗派”。藏书家,积书数万卷,多善本、秘本,建红雨楼、绿玉斋、宛羽楼贮之。有《幔亭集》、《红雨楼集》、《笔精》等。  相似文献   
17.
谢肇淛是晚明一位重要的文学家、诗人.考订谢肇制的生世、仕历、著作,着重研究了他的明末刻本<小草斋集>、<续集>,指出这个刊本的价值.谢肇淛的诗论和诗歌,在晚明独树一帜,诗歌具有风韵婉逸的独特风格,与竞陵、公安有别,在晚明闽诗重振风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卷十九《谢裕传附孙朓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示朓。”(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 标点本《校勘记》〔一三〕:“‘孔觊’各本作‘孔觊’,据《宋书》、《南史》本传改。前沈约曰:‘孙兴公、孔觊并让记室。’各本亦误作‘孔觊’,并改正。”今按:朓所奖之“孔觊(顗)”与沈约所曰让记室之“孔觊”,实为二人。据《宋书·孔觊传》,觊明帝泰始二年(466)被斩,时年五十一。而据《南齐书·谢朓传》载,朓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孔觊被斩时朓方三岁。又,觊“转署记室,  相似文献   
19.
徐钟震年谱     
徐钟震,闽县( 今福建福州) 人,明清之际诸生。父徐陆,早卒。伯祖徐熥,倡导重振闽中风雅,有《幔亭集》; 祖父徐■,字兴公,晚明闽中诗坛领袖之一,有《鳌峰集》《笔精》等,后进学其诗者称“兴公诗派”,藏书富甲东南。钟震早有诗名,与其叔延寿称“二徐”。明亡后组织兰社,强调诗文出“新语”,“最忌者陈腐之气与夫掇拾之词”,闽中诗展现出新气象。钟震继承祖业管理徐氏藏书,校勘图书,作题跋,学界很少关注。其《徐器之集》《雪樵文集》《海疆世纪》诸书,亦罕见公私藏书目著录。  相似文献   
20.
万历中,漳州诗人自称"东南才士"、"东南衣冠"、"东南之美";以"东南"指称漳州,以张扬其声势。明代诗社林立,地处中国东南的漳州迟至万历中才组织史上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诗社——霞中诗社。诗社发起人是张燮和郑怀魁,其初人数多达十三人,称"霞中十三子"。漳州文教兴起较晚,诗社的成立,体现了这一地区诗人的文学群体意识觉醒,他们甚至认为在地结社是千秋大业之举。诗社持续了二十来年,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订盟兴盛时期、延续时期和衰歇时期。与诗人结社密切相关的,一是诗友文集集中地推出,二是漳州一地历代诗歌总集的编纂,集体发声,展示了其地诗歌创作的声威,提高了地方诗人创作的自信。但这个诗社从成立之日起,就存在明显的弱点:一是成员比较松散,不仅居住地并不集中,部分人员长期游宦他方;二是领袖人物缺乏登高一呼的号召力,也没能提出独特的诗歌主张;三是地处海隅,创作基础不够广泛,与他地的诗人、诗社缺少广泛交流。明清易代漳州遭受战乱重创,诗社典籍几乎荡然无存,以至后世知之者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