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6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55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为了“作出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主要任务是打造一个强大的边区,着力推进边区的治理现代化,构建一个模范的善治的边区。在模范边区的构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执政条件和实际境域出发,通过不断优化党、政、社、群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开启了治理民主化、法治化、有效化和纵深化的“延安之治”。虽然这一时期边区对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是初步的,但其蕴含的政党逻辑、人民逻辑、发展逻辑和本土逻辑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探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逻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