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显见变化和国家治理策略的适时调整,依靠各种联结纽带、资源共享、利益往来、情感体恤等因素构成的利益互惠、情感互惠、邻壁互惠、同构互惠等互惠式治理在社区生活中不断显现。客观存在的"半熟人社会"、历久延续的"单位记忆"和错综复杂的社区权力结构,构成互惠式治理的社会基础,对社区秩序的追寻和不容回避的互惠互利取向则构成其生成逻辑。建构协商合作型社区治理体制不仅仅具有理论层面的建构性,而且具备实践层面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32.
陈朋 《科学发展》2013,(2):34-44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网络虚拟社会正以其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社区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基于上海市6区15个街道(镇)39个社区(居委会)的实证调研表明,虚拟社会在丰富上海社区治理资源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的"参与式社区自治"难敌现实社会的"任务型社区自治";虚拟社会呼唤社区治理"崇尚自由"与现实社区治理强调"建构秩序"难以实现有机均衡;虚拟社会期待社区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却遭遇了现实社区推行"自上而下"的治理。为此,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的上海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思路是:坚定一个模式——协商合作而不是"独自打保龄球";明确一个原则——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有效治权而不是无原则的屈从"民意";正视一个态度:积极正视而不是有意回避网络社会给社区治理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尊重居民情感和地位,畅通网络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社区网络预警及保障体系;重心下沉,努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33.
当前,新农村建设应该认识到三重维度:改革县乡政府间“压力型”体制是关键,重构乡村关系是根基,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是保障。落实三重维度的根本在于树立“有效政府”的理念和明确农村基层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4.
温岭民主恳谈是富有重要价值的地方政府创新实践。在这场实践中,政府和社会发挥着共同推动的作用。政府的积极推动是实践得以产生、发展的导航仪,社会的不断发育则为实践奠定基础。对于创新实践而言,二者的作用缺一不可。基于政府与社会共同作用的创新实践,其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开辟基层民主的新空间;促进公众的有序参与;夯实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推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温岭实践显示,推动创新实践的动力何以持久是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能否巩固的重要基础。这是影响当前诸多地方政府创新实践面临的共同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5.
正权力监督制约生态定位规律。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及相互影响。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些内部要素所蕴含的实际上是政治行为、权力结构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具体到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这就是其生态定位问题。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