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陈来 《学术界》2012,(11):54-64,282,283
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虽然只是答顾东桥书的最后一部分,但与答顾东桥书的前面部分主要针对顾东桥的具体疑问相比,具有论根本的意义,相对独立的意义。正惟如此,王阳明死后其弟子后学把这段文字独立出来命名为《拔本塞源论》,这使得此篇在理学史和思想史上享有了特殊地位。王阳明所说的拔本塞源,主要是就"私己之欲"、"功利之毒"而发的,而正确的拔本塞源的方法在他看来就是真正的、没有受到曲解的圣人之学。在他看来要学圣人之学,必须要了解圣人之心,圣人之教。圣人之心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圣人之教就是推广"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来克除人的私心,去掉其蒙蔽,恢复人们的本心。王阳明接着论述了安分勤业的思想,特别批判了春秋战国的"霸术"和主张法术势的法家,他认为霸术和法家是功利之学的主要代表。他特别对这些学习者出仕任官后出于功利之心、不能安分守责的现象作了描述和分析,针对当世大夫的官场风气与学风,在他看来,士大夫风气充满了私智和功利,已经成了败坏社会的主要痼症。王阳明的这篇文字,对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建国实践,对当代干部官员的道德修身,以及对广大社会的人生提升,仍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73.
74.
一个学科的发展,有基础性和前沿性两个不同方面.对于目前国内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我想就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75.
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来 《文史哲》2007,(2):103-111
朱熹《大学章句》的特点是:以明德—气禀—复其明德为基本结构,以明德为心的本然之体,从而赋予《大学》一种心性论的诠释。这种高度心性化的经典诠释为道学的发展提供了经典理解的依据。而在朱子的《大学》解释的功夫论中,一方面,格物和诚意居于核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为学次序的关注成为朱子基本的问题意识。简言之,人的为学,必须遵照《大学》以格物为起点的顺序,一切功夫以存天理、去私欲的道德修养为中心。  相似文献   
76.
简论浙学     
  相似文献   
77.
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简《五行》篇作为子思对德行的讨论,其论“德之行”与“行”的区分,强调德的内在性;其论德行得以实现的心理展开过程及其外在体现,强调内在意识的发端对德行实现的根本性和原初性。这些都为孟子性善四端思想的提出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其论“善”与“德”的区分亦包含了超越性的面向,为《中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五行》篇在重视圣智观念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仁义的重要地位;其“圣”“智”说则具有明确的政治指向性,强调尊贤,与史载子思政治实践的一贯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78.
一个大学必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有较长历史的大学,必有其传统和精神。一个大学在其历史上曾提出或出现的学术理念,是这个大学重要的精神资源,注意开发这些资源,诠释、宣传这些理念,对大学文化的建设来说是一件具有根本性的工作。早在清华学堂建立的前几年,王国维就在其《人间词》中发出了"殷勤唤起,大地清华"的召唤,预  相似文献   
79.
陈来 《文史哲》2003,(4):62-67
船山对理气的说法不少同于朱子 ,但船山不像朱子那样往往用实体化的理解或说法处理有关理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 ,船山与元明时代理学关于“理”的理解的“去实体化”发展是一致的。而船山理气观与朱子学的不同处 ,更多地在于船山运用其理气不离的观点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讨论 ,在这些讨论中可明显看到 ,凡朱子学表现出重理轻气的地方船山必强调气 ,凡朱子学言气离理的地方船山则注重理 ,凡朱子学的说法中容易把理气变成各自独立的二物之处 ,船山必定强调理气合一。故船山理气观的要点应归结为理气互体 ,理气合一  相似文献   
80.
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围绕“学”的观念,以孔子为主来说明儒家的教育理想,在论述中先说明孔子对教育和知识学习的重视,然后指出孔子的教育不仅重视知识的“学文”,更强调德性的“学道”;指出“圣人可学”的观念对解释儒家教育思想特色的意义,特别指出儒家强调自我学习的观念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儒家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本文认为,儒家的教育理念,重视经典的人文教养,以君子的榜样为学习的模范,以德行优于知识,以圣人人格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成人或全人的教育理念,突出“学”和自我的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的意义,着眼在把人变成全面发展的高尚的人。儒家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对狭义的教育的认知,而且蕴涵着整个古典时代对“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