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阳明的“心外无物”不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大体说来 ,阳明论心物有三个层次 :一是“意之所在即是物” ,建立心物循环论 ,把心物相对而立的自然观点悬置 ;二是“物即事也” ,强调行为工夫 ,消心物于不“积”之实行 ;三是“感应之几” ,揭示人本己的生存结构 ,最终为心物奠立生存本体论的根基。通过这三层论述 ,阳明强调的是 :人不可能于本己的生存结构之外去追问心与物、善与恶等 ,而只能以自己的生存开辟出一方世界 ,从而让它们成其自身。此生存本体论大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相似文献   
12.
价值是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用。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价值。价值之路就是人类获取价值的途径。从是否以真理来作为价值的获取途径来看:可以分为价值的真理之路和价值的非真理之路;从获取价值的途径是否合法来看,可以分为价值的合法之路与价值的非沾之路;从获取价值的途径是不是直接的创造或“生产”来看,可以分为价值的“生产”之路与价值的“非生产”之路。除此三种划分结果外,从纯逻辑的角度看,还可以有更多的划分结果。各种价值之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人类对各类价值之路的运用,往往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陈迎年 《江淮论坛》2005,(6):98-103
荀子的理论,是建立在其"人论"基础上的."人论"唤醒并关注个人与整个族类之间的互生游戏一方面,道德皆为养每一个个人的欲望而生,只不过是养欲之具;另一方面,道德又领受了人之物种的类的规定性,因而能够超越个人的欲望本身.这样,荀子看到了"感而自然"与夫"感而不能然"之间的必然的循环,并将对此循环的实现,仅仅交由了"成人"的过程.它至少表明义务与权利共生,道德与功利相伴.  相似文献   
14.
牟宗三善美学的突出标志,便是否定康德的审美共通感.因而,这种善美学并不足以批判康德美学的形式化和空虚化,反而在真善美的"合一说"中极成了一种智的直觉的形式主义,让美与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完全融离.这样,这种善美学也就成为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的路标,为我们标明:牟宗三式的"内圣"不但不足以开出"新外王",反而可能造就一种反政治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当代中国价值信仰建设问题,从现代性的“时”与“空”、中国崛起的“理”与“势”、中华文化的“里”与“面”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当代中国价值信仰建设无法回避“古今中外”4个字,其中蕴含个人与民族国家、道德与知识等现代想象,以及其对于世俗生活的影响等,它们相互遮蔽和映射,构成了一个冲撞的巨大镜像,冲撞本身具有的“纵横交错”结构,是理解当代中国价值信仰建设的本源维度。  相似文献   
16.
“人之所生而有”的欲、知、辨、能等,作为“本始材朴”,既可能意味着人向善的原初禀赋,又可能指示了人趋恶的自然倾向。但若因此断定荀子既非性善论者也非性恶论者,而只能是持一种“中间状态”的性朴论者,却极易招致荀子丧失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危险。荀子的逻辑是,人生而具有某些天性,但这些天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却并不能归因于天,而只能是出于人自身的创造。若一个人无力创造,即无法“具”其“朴”“资”,那便是荀子所谓的“性恶”,康德称之为“根本恶”。至于人如何“具”,一方面,“俄而”间的“决”与“断”成为生死关头,另一方面,“长久”的“积”和“渐”又事关重大。前者涉及自由任性问题,后者必重圣王师法。以自由任性为基础,圣王师法也就跟权威专制或浪漫主义的人治遐想等清楚区别开来了,这有利于荀子思想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从思想领域培植我们的现代根系 李振 西方现代思想界一度盛行的后现代思潮,可以被看成是对"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批判、反思和突围.后现代主义思潮包含了整个西方思想和文化非理性、启蒙之外的另外一个真实面向与可能.我们抛开文化批判、理性形而上学批判不论,后现代主义思潮最早在现代性最"根深蒂固"的经济领域,对增长瘾、增长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率先提出"零增长"的可能性,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8.
"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哲学的意义以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大问题.本文无意全面展开这一问题,而是在具体分析李泽厚的"新内圣外王之道"、阐明它的所对以及它发展的内在理路的基础上,指出"内圣外王"是一个生命呈现的问题,展示了人类自身创造自己的历史.因而,情与理、圣与王、内与外、孟与荀等的关系问题也就只能在此生命呈现与历史过程中有其区分的意义,并随之而展示其自身.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美学思想,建基于"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的"成人之教"基础上."成人"唤醒并关注个人与整个族类之间的互生游戏:一方面,美必然涉及每一个个人的情感,甚至是积淀着人类欲望的情感,成为养欲之具;另一方面,美感又领受了人之物种的类的规定性,因而能够超越个人的利欲本身.这样,荀子的审美思想,就是"感而自然"的"情欲"与夫"感而不能然"的"礼义"之间的冲撞与循环.它至少表明,现实利益对于人类精神活动具有某种本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