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宋代山水诗绘画意趣的角度,揭示和概括融画入诗的宋诗艺术特征和创作经验,并进而发掘这种诗画一体化所蕴含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作者认为,山水诗和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宋初,已具备了某种同步同构的趋势,二者不仅在取材造境上有近似之处,而且在观照方式和表达方式上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就使得宋代山水诗在题材范围、社会内涵、篇幅格局、意境格调以及诗人的创作心态和美学追求诸方面,都与前代山水诗有了明显的区别,从而给宋诗赋予了“画趣”的艺术特征。宋代山水诗对水墨韵味和荒远清冷意境的追求,更反映了受禅宗影响的宋代画风以及“神清骨冷”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82.
今天,历史学是一门世界性学科的观点——至少是作为一种前景,似乎已被大批历史学家所接受。近年来,美国历史协会有好几位主席提到并证实了这种前景。B.贝林称历史研究为“国际性事业”,“各国交流类似资料的过程”正在加速;在过去100年  相似文献   
283.
试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大报告依据社会王义初级阶段理论,郑重向全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服务于、服从于这个纲领的过程中,也必须根据社会王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以经研建设为中心这个基本点,教育引导职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必然性十五大报告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浪滔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慢坯在于他所…  相似文献   
284.
视觉化传播方式以图像、图形等视觉符号承载信息,具有直观可感、渗透性强、信息传播效率高的优点。全面抗战时期,基于沦陷区、国统区、根据地的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共产党有针对地运用视觉化传播方式推进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在沦陷区以现状揭示、心理感化、阶级叙事等手段,积极宣传反战、反侵略的思想理念;在国统区以暴行揭露、思想宣传、形象塑造等手法,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根据地以形象树立、政策讲解、形势展现、生产宣传等方式,积极打造引领时代、举旗定向的意识形态标杆。三重宣传向度相互呼应,共同承担着唤醒民众斗志、激发爱国热情、传递抗日信念的重任,书写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历程中的光辉一笔。  相似文献   
285.
本文对乙酸异戊酯的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 ,提出了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吡啶作为溶剂的新的合成方法。实验证明了该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的优点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86.
论东坡词写景造境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从晚唐五代发展到了北宋,越来越多的词人将审美的目光从绮楼宴饮、院落笙歌移注于大自然的山水风物。其中最突出的,是才华横溢、诗词兼擅的苏轼。青年苏轼扬名诗坛的最早一批作品,大部分是山水纪游诗。而他在中年通判杭州时期初试词笔,就把西湖旖旎的波光月色、钱塘八月卷霜雪的怒潮、七里漱如画屏般的青山碧溪都收摄入他的小令或长调之中。在苏轼词里,通篇或一半篇幅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写景词有这样大的比重,居北宋词人之首位。然而,有关苏轼山水诗的论著早已大量问世,迄今却未见一篇专门研究东坡写景词的论文。为此,笔者撰写此文,试对东坡词写景造境的艺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87.
日本出版业的现状是出版规模不断缩小,已经连续7年呈负增长.出版社的正常项目收益率低于1980年代,大经销商之间的"销售额竞争"激烈,书店营业额连续7年也呈负增长.出版流通机制分委托供销制和二次销售制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