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39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考古学所见西藏文明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学的视角对西藏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观察与勾勒,分别从西藏远古时代人类活动及其遗存、西藏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三个主要历史阶段,讨论了西藏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对其和周边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2.
文章认为,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西藏新史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他将西藏地下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结合起来重构西藏古史,从而开拓出西藏史学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路.这种"二重证据法"同时也体现出20世纪以来史学潮流的新变化,作为老一辈藏学家的恰白·次旦平措先生顺应了这种历史潮流,从而对西藏新史学流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西藏新出土的早期黄金制品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巍 《西藏研究》2001,(4):55-62
关于西藏高原的黄金矿藏资料及其黄金制品的有关情况 ,在我国古史文献以及近现代国外学者的游记中多有涉及 ,近年来也时有相关论著发表 ,如法国学者布尔努瓦(LucetteBoulnois)的专著《西藏的黄金和银币———历史、传说与演变》① 便是其中代表性的研究著作之一。我国青年藏学工作者陈波的新作《公元 10世纪前西藏的黄金、黄金制品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也对古史文献中涉及到的相关资料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② 这些成果 ,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这一课题的深入发展。但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 ,西藏的早期黄金制品及其有关情况迄今…  相似文献   
44.
霍巍 《西藏研究》2007,(2):49-61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45.
吉隆文物古迹与蕃尼道上古代中尼文化交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巍 《西藏研究》2000,(1):65-77
公元7世纪中叶,中西交通上出现了一条新的国际通道──吐蕃尼婆罗道(以下简称为“蕃尼道”)。该道从西藏拉萨越喜玛拉雅山入加德满都谷地,经尼婆罗首都而入印度。如同有学者曾经论述的那样:“这条道路的开辟是汉藏、藏尼联姻的结晶,它对于中尼聘使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的交流都起了很大的作用”。①1990年,笔者对这条古道自吉隆马拉山口至中尼边境界河一线作过考古调查,在沿线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实物史料,对于廓清这条古道及其相关的古代中尼文化交流上的若干问题,提供了一些补充资料。一蕃尼道分为南北两段,其北段系经青海至拉…  相似文献   
46.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四川省历史学(含考古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且不断前进的历程,按照学科发展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49—1976年,第二个时期为1977—2012年,第三个时期为2013年以来的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四川省的历史科学在学位授权点、科研机构、专业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学科建设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七十年来,四川省历史学(含考古学)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建设下,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历史学方面,上百本重要论著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考古学方面,在出版大量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论著的同时,学术成果涉及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宽,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47.
霍巍 《西藏研究》2006,3(3):97-101
文章是对新著《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一书的书评。文章对书中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作了学术性的评述,并对这部新著中所涉及到的若干重大学术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从中亚文明研究的视野对这一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与意义阐发了一些观点,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48.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霍巍研究古代西藏西部的历史,难免要碰到史籍中所记载的“羊同”与“女国”等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出的考古材料,对此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大羊同与小羊同关干“羊同”,汉文史书中有“大羊同”、“小羊同...  相似文献   
49.
编者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是国内藏学界的一件大事,受到国内藏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有许多感言,本刊特刊发其中的一部分,以示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祝贺!同时向一直关心、支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藏学>杂志的藏学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0.
西藏西部阿里高原的古格与冈底斯山一带,是西藏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公元10世纪,这里成为吐蕃王朝灭亡之后,西藏佛教重新振兴的宗教基地之一,对于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19世纪以后,外国学者对这一地区的佛教遗迹先后作过一些调查工作,但主要集中在古格王国故城及其附近的托林寺遗址。近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发现该地区其它一些寺院与寺院遗址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与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