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如今已成为了解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采用了复原重建式的拍摄方法,通过扮演、摆拍等方式,再现业已消失的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活动和生产、生活场景。本文对于这种影像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讨,并通过与当代人类学者拍摄的作品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复原重建"方法的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这么多年,数今年的第78届金像奖提名最"文艺",5部候选的最佳影片不是低成本、诉衷情的独立制作,就是揭黑幕、刺良心的政治辣片:反思巴以血仇的<慕尼黑>、描摹同性恋情的<断背山>、剖析种族矛盾的<撞车>、痛批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晚安,好运>,以及拿社会歧视与作家良知做文章的<卡波特>,简直比一贯标榜"独立"和"政治"的圣丹斯或柏林电影节还要苦大仇深、义正词严.而观众觉得很有看头的<金刚>只落得几个技术奖提名,曾经以<角斗士>捧得5尊金像的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2005年摄制的古装大片<天国王朝>居然石沉大海,全无亮相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朱靖江 《民族学刊》2022,13(3):92-100, 148
中国民族志电影自20世纪中叶出现之后,长期处于电影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地带,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在80年代,由于从业人数较少,且多为人类学民族学内部的学术性创作,其成果更鲜为人知。然而,若回溯中国民族志电影发展史,两代学者与电影工作者怀着抢救、记录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热诚,在80年代默默无闻地坚守他们的学术使命,使这一电影传统延续至今,留存了一批珍贵的少数民族影像史料,其新旧观念的交替、创作方法的变革、转型作品的问世、学术理论的建构以及国际交流的开始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也正是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影视人类学”概念从海外学界的传入,中国民族志电影开始得到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庇护与引领,这也预示着一个更有学术前景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因此,对于中国民族志电影而言,1980年代是承前启后、化育新生的关键时刻,值得当代影视人类学界重新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逝世35周年的祭辰。这位在人类学理论与民族志写作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的女学者,也是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实践先驱与学术奠基者1936—1939年,米德与人类学家格里高利·贝特森在巴厘岛进行田野考察,以拍摄电影和照片的方式,从事当地文化资料的搜集工作,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美人类学界最为重要的一次影像民族志实验。在20世纪60—70年代,米德更成为人类学的新分支学科——视觉人类学的倡导者与助产士,她撰写的论文《文字学科中的视觉人类学》是该学科在创建之初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篇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15.
在记叙文写作中,神态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牵涉到人的整体形象,如眼神、动作、肖像、服饰以及某些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这些描写往往饱含着作者的爱憎感情,通过人物的一颦一蹙的变化透视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朱靖江 《云南社会科学》2020,(6):102-109+184-185
在当代中国,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社区日渐成为值得参与观察的人类学"虚拟田野"。移动短视频中自发的主位影像表达、超越地域的社群认同感以及基于社交互信而形成的多种商业模式,是这一新视觉文化体系的重要特征。移动短视频社区不仅提供了兼具共时性与历时性、线上与线下的多元观察维度,同时具有强烈的可参与性与文化延伸性,其整体的生态系统与无数个体的主位视觉表达,也呈现出中国社会作为一种文化有机体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靖江 《社区》2017,(28):17-17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中,基层治理是重中之重。 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旧的治理模式逐步失灵,“单位制”的作用下降,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持续上升。同时,随着市场发育和社会变革,资源配置方式开始多元化,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力量在成长,基层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艺术影像志是指运用影像媒介,基于艺术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对于各门类艺术展开影像调查、影片生产等学术工作,建构一种基于影音等多感官认知系统的影像文本。艺术影像志作为一种借鉴影视人类学等相关学科而建构形成的学术影像表达系统,一方面有必要从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体系中获得学理支持,如文化整体性之为艺术影像志的创作基础,文化互为主体性之为艺术影像志的创作伦理,参与观察之为艺术影像志的田野调查方法、文化深描之为艺术影像志的文本特征等;另一方面,艺术影像志的创作者亦需理解乃至强调艺术的精神文化生产特性,尊重艺术创作个体的主观创造力,将互为主体性贯彻于艺术学与人类学的学科关系之中,不宜惟科学实证主义的人类学理论方法是瞻,而是在体察不同艺术门类文化特质与的基础之上,将符号、象征、隐喻和诗意作为另一种知识来源,以视听强化、感官联觉和文化共鸣作为艺术影像志的表述路径,使之具备独立的学术品格与多元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近30多年以来,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经历了从理论到方法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学术范式的转变与视觉文化的再度勃兴,确立了影像民族志的学术合法性,在文字民族志与影像民族志之间建立起对话与互文的关系。加之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民族志的写作也从早期单一的人类学纪录片朝向虚构影片、网络互动短片等新的表达形式进行探索与实验。国际人类学影像民族志也因此而呈现出多元而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