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性别失衡下社会风险与行为失范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识别性别失衡背景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和微观行为失范.将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相结合,首先从历史、国际和现实的视角出发,识别和归纳性别失衡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其次,在对网络报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识别性别失衡下微观层面的个体、家庭与群体的行为失范;最后,归纳总结了性别失衡下宏观风险和微观失范行为的结果。研究发现:性别失衡将刺激并加剧既有的人口、社会、经济、健康、文化等一系列风险;在性别失衡下的宏观社会风险影响下,个体与群体在婚姻、家庭、性和其他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失范问题;宏观社会风险与微观行为失范将威胁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3年深圳流动儿童调查数据,从学校性质和生命历程视角分析了流动儿童在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上的差异性,检验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已出现群体分化,公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占优,但民办学校流动儿童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上占优,小学段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优于初中段.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状况并不乐观,其城市文化融合水平低下,农村文化纽带坚韧;城市人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较低,农村人和外地人身份认同度较高,认同模糊问题突出;与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较小,与本地儿童的社会距离更小.总的来说,流动儿童的资本禀赋与社会融合存在复杂的正向相关,拥有资本禀赋越多,社会融合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定量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试图从借贷网络视角来考察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状况,以发现婚姻状况和地域差异是否会影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结果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男性和不同地域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数量和来源有显著差异,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社会资本不存在影响,地域因素对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也不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持续的性别失衡带来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对家庭养老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09年福建省X市的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基于压力应对理论分析主客观婚姻挤压对农村流动男性养老意愿的影响。分析发现,在面对未来养老压力时,客观存在的婚姻挤压现状比主观遭受婚姻挤压更能构成养老压力源,大龄未婚男性拥有的养老资源少于已婚男性,因此大龄未婚男性更容易采用消极的退行方式应对养老,即不为养老做任何准备。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对深圳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以网络规模和有无弱关系分别代表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分析了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表明,农民工发生流动后,其社会支持网的网络规模显著变小,以强关系为主;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地位对于社会支持网的数量和质量均产生影响,流动经历和工作转换经历这类经验性因素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数量特征具有影响,而农民工个体的个人属性、人力资本状况和后天的学习适应能力对其社会支持网络的质量特征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婚姻形式与男孩偏好: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则不存在性别偏好 ;男孩偏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招赘婚姻的流行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男孩偏好水平。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农村降低男孩偏好水平、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成华  靳小怡 《社会》2012,32(1):153-17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夫妻间经济权力结构和情感关系的变化将对婚姻暴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引入性别视角,提出了解释农民工夫妻间婚姻暴力的综合分析框架,通过量化方法,分析夫妻相对资源和情感关系对农民工实施冷暴力和肢体暴力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家庭中婚姻暴力现象较普遍,以冷暴力为主,女性施暴率显著高于男性;夫妻相对资源因素和情感关系因素对男性和女性实施婚姻暴力都有显著影响,相对资源因素对男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女性,夫妻情感关系对女性实施婚姻暴力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长达近40年,男性人口过剩导致的男性婚姻挤压已带来系列严重后果,婚姻成本不断攀升、高价彩礼难以遏制、农村家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基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合作的“中国女性缺失背景下男性家庭性别角色和家庭生活调查”数据和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于2018年在全国11个省份收集的农业户籍人口专项调查数据,构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分析框架与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分析框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界定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的主要场域,为婚姻场域、健康场域与养老场域;识别出各场域典型风险,为成婚风险、性健康风险与自身养老风险;构建出以国家治理模式为核心,以社会发展制度与家庭发展政策为支撑,以弱势群体家庭发展促进工作平台为突破点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治理模式;定义了农村男性婚姻成本概念,包含婚房、彩礼、媒人中介费、婚礼四要素,识别出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四种类型,为偏重彩礼型、偏重婚房型、彩礼-婚房并重型与混合型;揭示出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变迁特征、结构性差异与关键影响因素;在对各级政府现行农村地区彩礼治理政策进行回溯分析与效果评价的基...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男性失婚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失婚及其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存在,并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外相关文献多采用引用典籍记载或对史料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对明清时期的大龄未婚男性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大龄未婚男性失婚原因、失婚后果、相关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在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改善当前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状况,积极预防其它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专项调查数据,从性别视角系统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初婚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在理想初婚年龄方面,婚姻讨论网络成员的数量、质量,尤其是网络成员的平均理想初婚年龄对农民工理想初婚年龄的延长有显著影响;在初婚行为方面,婚姻讨论网络成员的数量可以降低男性农民工早婚的风险。个人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农民工理想初婚年龄的延长和降低早婚风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