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才学 | 6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00篇 |
理论方法论 | 18篇 |
综合类 | 243篇 |
社会学 | 53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平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4):93-95
唯利论是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认为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好利恶害。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展开是一个历史的辩证过程,他认为随着时代由“上古”到“当今”的转变,“人民众而财货寡”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唯利”的本性恶变为“为恶”的现实。于是韩非顺理成章地得出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结论:要统驭这一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必须法、术、势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4.
张长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8-40
本文重温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概括指出:一、其三个方面的内容:实行党政分开;适当分权;改革干部人事制度。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必须要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道路。深刻领会该讲话精神,对于推动我国新世纪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物理学发展的基本动力。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靳晓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7-12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本文从新经济政策确立的历史背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新经济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历史命运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符号学理论为分析工具 ,对《名实论》作出了新的诠释与分析。认为公孙龙的“名”即事物的名称。他提出的“正名”原则 ,正确地揭示语词符号 (名 )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确定性 ,而其所论名实关系 ,已不限于语义学方面 ,而且涉及到了语用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公交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GPRS技术和FRID技术的发展现状,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智能公交站牌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就GPRS智能公交站牌部分的软件设计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总体上发展比较顺利。近年来,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俄双边关系在不断推进和深化,两国确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然而,由于受俄罗斯人的历史记忆、中俄实力对比差距、中国自身的失误及国际舆论的蛊惑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也有一定的市场。主要表现为“中国崛起威胁论”、“中国移民威胁论”、“中国崩溃威胁论”三种形式。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为分析视角,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合文化的内涵,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共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文章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驳斥,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靳铁良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50-53
我国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旧课程标准所依托的知识观之分歧日渐显现。传统教学论强调知识的传授,课程改革者则强调学习者直接感知的重要性。是否承认并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特征,是新旧课程观和教学观分歧的根源所在。就当前课程领域知识观分歧及其两种认识论立场的不同来看,比较可行的是包容性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