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人文研究的经典性决定着人文编辑的经典性。人文学报作为人文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学报编辑中的论文精品意识出发 ,同时与人文研究的敏感性和先锋性结合起来 ,是以经典化手段提升学报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2.
谭优学是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专家,他的《唐诗人行年考》是20世纪唐代诗人研究的重要著作,填补了研究的空白,探索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同时还是一位随笔作家,作品中有浓厚的文化意识,风格幽默,独抒性灵。  相似文献   
53.
盛世武侠:大陆新武侠发展转型的第二阶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相似文献   
54.
对公安派文学活动和"三袁"文学交游情况的研究,历来多有不定之处,钱伯诚曾指出,明代崇祯二年武林佩兰居<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郎全集>40卷本"其诗文先后编排次序极为棼乱",故其殚精竭虑撰成<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实有开创之功.而其中疏漏,又有李健章<袁宏道集笺校志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加以专门考辨.但长期以来对袁宏道年谱、诗文系年、传记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并非一两本专著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55.
初盛唐佛教小说与唐传奇的文体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盛唐佛教小说继六朝“释氏辅教之书”而有较大的发展。它通过宗教意义的抽象化,表达了对一般价值生活的体认;通过对宗教世界的人间化,表达了对一般情感生活的体认,使作品具备了较强烈的“小说意味”。初盛唐佛教小说还在故事模型、叙事方式、叙事本质和传播策略上,为古代小说提供了新的内容。所有这些都直接促进了唐传奇的文体发生。  相似文献   
56.
“反武侠”与百年武侠小说的文学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平江不肖生、白羽到古龙、金庸的百年"反武侠"历程,作为对武侠小说人文内涵的持续追问与反思,构成了武侠小说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其思维路向具有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意义,由此烛照通俗小说边缘与中心互动的努力,启发思考其过程中创作个体与文类整体的价值差异,进一步延伸为"反××",可以作为当下通俗小说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7.
从发生学的逻辑理路来观察“后金庸”武侠小说创新的内在机理,可以看到以温瑞安为代表的“抵抗突变式创新”、以黄易为代表的“另辟蹊径式继承”和大陆新武侠以凤歌为代表的“渐变改良式革命”。上述三种逻辑理路共同构成了在金庸小说之外创立经典的努力。虽然“后金庸”的创新成果不足,但从这一发生学逻辑理路出发,却可以对“后金庸”及整体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形成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8.
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韩云波从《后汉书》开始,正史不再有《游侠传》,标志侠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进入稳定渐变的传承积淀期。这时的侠,更重要地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人们的理想和人格中升华积淀,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唐代。宋以后,侠的发展进入世俗化和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9.
60.
唐末诗人兼散文家的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但他又确以其文学,卓越地表现了对社会的批判和抗争.那么,揭示其隐逸与文学的关系,就将是重要的.陆龟蒙早年积极追求用世,重视儒学“道统”指导下的社会实践.后来幻想破灭,转而寻求独善.虽然不再努力求仕,但他接触到社会的污浊和下层生活的惨状,他更加不能忘怀天下.这时,他以大奇骇俗和拒绝合作表示了对社会的强烈抗议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