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隋唐五代审美文化是古典和谐美的具体化与现实化。它以其鲜明的典型性体现出中国古典审美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本文通过表现与再现,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以及认知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等对应范畴的论述与展开,全面论述了隋唐五代审美文化在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等多层次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2.
随着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长足发展,图像文学、影视文学等文学样式不断兴起,文学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文学也日益边缘化,深层阅读审美体验被消解,文学正遭遇图像化、影视化时代的危机.以现代传媒技术为手段,实现文学对大众文化的包容性介入,可以看作是应对当前文学危机的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古典悲剧具有反悲剧倾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许多人对此作了不同的解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这些论证却往往是从某一方面入手,所以并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尝试着把古典悲剧放入中国古代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从其经济状况、哲学思想、宗法社会以及审美理想等方面,来全面探求中国古典悲剧中反悲剧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4.
上个世纪中叶,"日常生活"理论已成为西方社会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形态."日常生活"理论一方面将哲学研究从抽象转向现实生活领域,恢复了哲学对人关注的理论情怀;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理论改变了近代西方哲学形成的主客两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日常生活"理论对我国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90年代 ,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触及现实问题的力作。围绕这一文学现象 ,学术界提出了许多观点 ,其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其一极力称颂这种文学现象为“现实主义的复归”或“新现实主义” ;其二是对这种文学现象持反对态度 ,并认为这是文学的堕落 ,“人文精神的失落”。针对这些观点 ,本文认为这种文学现象既不是“现实主义的复归” ,也不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而是现实主义按照历史的逻辑 ,在关注人类命运 ,祈盼人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中走向自觉与成熟  相似文献   
26.
有关文学理论如何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的争论,是当下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对文学理论问题的探讨,不应仅仅局限于文学理论内部,也应该从外围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形成加以审视。从学科史的角度梳理分析现代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其中科学主义对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是学科史梳理中的重要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