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1 毫秒
21.
同乡会因差序格局下乡城流动人口的自发聚集而形成,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同乡会不但维系着来自于同一地域农民工的情感凝聚,甚至会促进他们劳动收入的增加。目前针对同乡会对农民工劳动收入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参加同乡会对农民工的劳动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正确引导同乡会的发展,让同乡会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提升农民工劳动收入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和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仅存在,而且必将愈来愈激烈。有序的竞争,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序的不平等的竞争会破坏生产力,导致社会混乱。 一、竞争存在客观必然性 所谓竞争,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社会集团、各社会成员之间为争夺更好的购买、生产、销售等商品生产和流通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相似文献   
23.
墨家的"兼爱"思想,既追求社会的正义,也关注个体的权益."兼以易别",以"非儒"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平等思想,衍生出所有权保护意识及权利秩序观念.首先,墨子将天下乱阶之原因归结为"不相爱",深刻地揭示了侵权与犯罪的根源,并强调客观结果与主观动机的统一.其次,墨家所讲的"兼相爱,交相利",迥异于"耻言利"的儒家思想,强调"爱利一体",提倡"交利"的平等权意识,包含了尊重人的财产权和生存权之意,又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生产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愿望.最后,作为"兼爱"的消极言说方式,"非攻"以从个人基本权利到国家主权的论证方式,反对侵犯个人权利和国家主权,并揭示两者的同质性,进而勾勒出"自然法"统摄下的从个人权利到国家主权的权利秩序理论.  相似文献   
24.
马腾 《南方论刊》2014,(5):48-49
监狱刑罚执行的目的直接影响着监狱制度的制定,影响着监狱社会功能的实现。目前,我国监狱存在组织机构过于简单、人员配属不够合理、服刑人员改造效果有限等问题,这都与监狱刑罚执行目的的不明确有关,本文通过对刑罚执行目的的研究,得出我国监狱刑罚执行的目的应当是改造罪犯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深刻认识抗战文化的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抗战文化建设的前提.党认为,革命文化战线是抗日民族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的、重要的战线,党的抗战文化建设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必须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道路,建设“文化的军队”是战胜日本侵略者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26.
现代意义下的民族是现代性的产物,与国家的政治形态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民族建立"的过程因而本质上是一个现代的过程。在传统的政府治理中,民族客观论是民族识别与认定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世界政治形态与政府治理的变迁,民族主观论在实务与学术研究上逐渐受到重视。日本殖民台湾时期,为了殖产兴业而对台湾土著民族多次实施人类学调查,并依其所获得的蕃情知识进行民族识别分类。台湾泰雅族原有25个方言群与地域群,因为共同的独特文面习俗,在20世纪初被日本殖民者划定为单一民族。但自2004年起,由于不同方言群争取独立成族,泰雅族从单一民族分化为三个民族。文章以泰雅族的建构与分化,论证在当代政府治理与学术研究中,关于民族客观论与主观论间的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27.
儒法思想之融通,在历史渊源上呈现为"儒法同宗"的命题。管仲的思想是其实质依据,后来稷下学宫的《管子》将其文本化。李悝、吴起师儒而任法,开"儒家"向"法家"转变之先河。"杂家"尸佼曾为商鞅之师,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杂以法家思想,亦体现了儒法思想的融通。"转关人物"的思想不但从学术源流上印证了法家出于儒家的命题,且揭示了法家的"政治家"本质,蕴涵了对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人物思想矛盾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8.
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具有形成概念系统、发展认知能力的普遍性。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无疑是认知能力的重要成分,对隐喻的解读需要语言的、非语言的、修辞的、文体的、心理的、社交文化知识和图式的参与。语内交际如此,语际交际同样如此。因此,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探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既有助于人们认识隐喻的运行机理,提升语用者的语境意识,亦有助于客观地揭示隐喻释读是一种语用综观。  相似文献   
29.
在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于课外自主学习的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0.
交际模式中的语用能力包括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即说写和听读。民族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对语法教学、母语与外语学习之关系、语误分析等方面认识上的偏差。本着语用的精神编写适合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高级英语写作教程,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