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再就业工程”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就业制度、劳动力市场、企业制度、投资制度方面的障碍,进行制度创新,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兴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4):22-24
一、政府合作
深圳与香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深港合作在实践中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再往下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消除社会保障体系的非社会化行为和单位福利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国有企业福利壁垒约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再就业机制 ,应将国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定位于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上 ,发挥体制转轨中特有的社会整合功能 ,消除国有企业困难职工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第三产业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任何产业都要讲求经济效益。第三产业既然是产业,也就要讲求经营实效。切不可象以前那样把生财机构变成花钱机构,把造血机构变成输血机构。换句话说,兴办第三产业应该是社会的致富因素,而不能是致穷的因素。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形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这种物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成为生产关系的主体和生产资料的主人,即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是,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确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即具有长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一我国是由封闭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如同落后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当历时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深层改革的攻坚阶段的严峻历史关头,改革与发展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问题的突出表现是:一方面,为社会提供物质资料和服务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总供给落后于总需求的矛盾却长期困扰着我们,影响着国民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未能把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与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缺乏内在的同步性。因此,能否把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与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已成为改革与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1 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同步性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成熟和完善,自由的人理念与现代私人产权制度的诞生,劳动力商品普遍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民进入城市,构成了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标志。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其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和权益长期被剥夺。农民进城这一过程应该选择一条低成本发展道路,即实行‘市场准入”而非“政府准入”。 相似文献
8.
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对策研究曹伟,高兴民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虽然促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机制转换,但是,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束缚,以及多年来沉积的多种矛盾和问题,使这些企业仍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对国有大中型企... 相似文献
9.
城市非户籍劳动者社会保障利益受损、保险权利虚置源于以相关社会保险制度总体架构残缺、制度供给不足和实施机制软化为表现形态的制度真空和扭曲。决定地方官员、企业及劳动者逐利过程中特殊行为的现行政治经济体制构成了上述制度缺陷更深刻的制度背景。鉴于此,中央政府应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构建统分结合,互联互认,激励个人的一费制城市非户籍劳动者综合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高兴民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中国自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就一直力图扬其所长,克服其所短。为此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以此对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缺陷予以弥补。但这种弥补应以适度和合理为准则。因为如果弥补不足,则不能有效解决社会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以及贫富悬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