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正义"居于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他把道德分为"社会的道德"与"自然的道德"两类,"正义"是社会道德的基石,仁慈、同情、慷慨等则属于自然的道德。对于休谟来说,正义是财产权的伦理基础,有了正义才有财产权。而且,正义还是政府之合法性的基础。斯密进一步发展了休谟关于"正义"与其他美德之分的思想,他将"善"与"正义"归为两种不同层次的道德。"善"(应当)是美德,是高尚品德;"正义"(必须)则是规则,是底线伦理,它与法律同源同理。斯密揭示了"正义"的特性如强制性、消极道德、底线伦理等,并阐明了"正义"作为社会伦理之基础和人类联合之卫士的重要伦理意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道德正义理论。休谟和斯密之正义伦理学的兴起,是苏格兰启蒙运动道德哲学的重要成果,它表征着欧洲伦理学从至善论到正义论、从扬善抑恶到正义优先的转变,预示着古今伦理转型的趋势。古今伦理转型的实质,是特殊主义的共同体伦理向普遍主义的社会伦理的转型。休谟和斯密正义伦理学的意义,在于其表征着以正义为基础的普遍主义规则伦理的兴起。  相似文献   
22.
新文化运动之纲领——论陈独秀的《吾人最后之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其<吾人最后之觉悟>是一篇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献.文中以国人对西方文明由"学术"而"政治"而"伦理"之觉悟,反思了晚清以来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渐次演进的历史过程,进而揭示了新文化运动之伦理变革的时代主题.<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所阐述的唯文化论之启蒙主义、全民主义之民主理念、批判儒教之反传统主义,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早期陈独秀启蒙思想的核心观点,具有独特的思想史价值,堪称新文化运动之纲领.  相似文献   
23.
启蒙辩证法与中华现代性高力克在东西文化激荡的五四时代,新文化运动变革传统而追趋现代性的启蒙理性,和东方文化派批判现代性和护持传统的人文精神相反相成,构成了一幅既富时代意义又具东方特色的启蒙辩证法的思想图景。在世纪交替的文化转型时代,重新检省五四知识分...  相似文献   
24.
《浙江社会科学》创刊十多年来声誉日隆 ,新近已被教育部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索引》遴选目录。作为一名作者和读者 ,我为刊物的成就感到欣慰 ,同时期待创刊百期的《浙江社会科学》 ,在新世纪更上一层楼 ,争取办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术名刊。为此 ,刊物在以下方面还宜改进 :一、注重学术的综合性。作为省级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应有别于专业学报 ,而注重学术的综合性。所谓综合性 ,并非学科齐全、面面俱到之谓 ,而是追求学术作品之问题意识的普遍性和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整合。一般来说 ,综合性学刊与专业学报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25.
从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跃升,是浙江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孔子有“富而加教”的古训。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是让浙江人精神上先富起来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互动性,经济繁荣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对于文化建设来说,经济发展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世界文化史上不乏经济相对落后而文化优越之例,如“经济香港”和“文化澳门”,美国和法国也有经济文化的反差,这除了社会历史的差异,以及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与拉丁天主教文化传统的差异,还有政府文化政策方面的原因。如果说市场经济是民间经济,那么文化发展则既是社会活动,又…  相似文献   
26.
《新青年》经济伦理变革及其限度高力克关于五四与传统的关系,学术界对启蒙运动或褒或贬者,多对文化运动彻底叛离传统的结论确信无疑,有些海外批评者更认定启蒙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最近作者在香港(十一世纪》杂志第28期上发表文章,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纲领。本文简要评述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文化思想,并着重探讨了毛泽东的下述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中国文化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以及建立民族形式的科学民主新文化。本文的目的在于寻觅毛泽东文化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变革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五四后期,陈独秀逐渐疏离了他曾热烈信奉的启蒙主义,放弃了“个人本位’的人本主义和“以科学代宗教”的科学主义的主张,转而倡导整体主义的人生观和以耶补儒的文化观。陈氏的思想转变是文化冲突和时代矛盾的折射,它既体现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西方启蒙主义文化模式的限度,也表露了新文化运动之价值重建的困局。陈氏对启蒙主义的疏离和超越,成为其改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契机。  相似文献   
29.
分裂的现代性:社会与文化高力克一、多元的现代性现代现象是启蒙运动以降世界社会文化史的核心主题。然而,“现代性”迄今仍是一个不确定的、歧义丛生的概念。大体而论,“现代性”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学两种不同的涵义。社会科学指称的“现代性”,主要是社会之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30.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时,知识界对于这场爱国学生运动之评价,见仁见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五四"观,代表了民初思想界之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种不同的政治观点.对于五四运动,陈的民主与民族之思,胡的个人与国家之分,梁的公义与法律之辩,分别以民主、自由、法治来规约爱国主义,体现了五四知识分子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三氏思想之歧异,表征着民族危机中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纠葛和激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