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游憩机会谱理论(ROS)在户外游憩资源管理和旅游资源规划中运用普遍。以石家庄市区4个综合性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初步建立影响游 憩机会的环境变量体系。进而以游人对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价为依据,筛选出影响游憩体验的 6个重要环境因子共同组成指标体系。同时,综合游人的游憩区域选择偏好及公园的功能分区将游憩环境类型归为6种,以游人在不同环境类型中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为依据构建了城市综合性公园游憩机会谱体系,并结合游人对环境变量的主观偏好建立了适合石家庄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的优化指标选择体系,以期为同类公园的综合效能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44.
《译名论集》(以下称《论集》)一书,由西北大学主编,我国著名哲学家、翻译家贺麟教授作序,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王子野为本书题写书名。《论集》汇萃了“五四”以来翻译界、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书末附录英汉对照主题索引,是建国以来首本专论译名的翻译参考工具书。《论集》的学术特色:一是重点收集对各种术语译名的论述,汇集各家对译名长期思维经验的结晶;二是为读者、编译工作者指出正确译名的原则和方法,帮助了解有关词汇的词源历史演变,辨析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明察翻译中的各种假朋友,开拓译者视野,启迪译者思路;三  相似文献   
45.
从女权主义电影批评角度审视,新中国的电影在女性伸展与解放的体貌下,是一种强大的政治潜抑力与整合力.在这两种合力的遮蔽下,女权的内蕴、女性的意识和独立的女性品格却缺损到几乎无可辨认的境地.新时期主流电影通过女性表象的复位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拨乱反正"的过程,然而,这一时期电影叙事中的女性、母亲、地母形象仍是沉重的、超负荷的或多元决定的历史存在.新时期的电影语言仍然是男性的传播方式,在男性的、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遮蔽和扭曲下,新时期电影中的女性依然是缺损的.  相似文献   
46.
建筑教育的多国比较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个国家的建筑教育在学制、选课方式、教学内容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找出我国建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若干建议,从而为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建筑教育发展的道路而献策。  相似文献   
47.
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新生代导演的创作走到21世纪的今天,渐渐凸现出两种风格、两类文本,这就是音乐情绪片和纪实片.情绪化的影片人物,"碎片"式生活幻影,拼盘式的镜像语言,MTV式的镜头快接方式,摄影镜头的激情晃甩,大段大段摇滚音乐演唱……充盈的"音乐情绪"弥漫在新生代早期的创作之中,颇具叛逆精神的摇滚乐似乎成为初期新生代群体作品的一致商标.这种音乐情绪依旧投射在进入21世纪的新生代作品中.而关注中国底层社会人生"当下处境"的纪实电影却成为21世纪新生代创作的主潮,成为新生代作品另一类文本.  相似文献   
48.
新时期的城市电影创作是围绕着一个二元对立的模式建构的从两种政治势力、新旧观念、体制到转型期两种文明冲突盖是如此.在第五代"新潮电影"的冲击下,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开始裂变和破碎.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都市电影"中,在对现实生活与人生百态的摹写中,中国城市电影开始展示出多元的现实"状态",这是其在整体上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9.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六代"电影导演成了电影理论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实质上"第六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并不像法国新浪潮、"第五代"那样构成一个独立的电影运动."第六代"不只是一个"代"群,它包含了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个群落.在精英文化、主流话语和市场经济的三重压力的挤压下,60年代出生的导演群体在对"第五代"建构的文化屏障的突破中呈现出一种飘泊者的电影主题冷峻、执拗、悲剧人生和自我放逐.而70年代出生的导演群体却是以回归和皈依的面貌出现的,这是对主流电影和市场价值的双重皈依.  相似文献   
50.
中国文艺批评正处于一个泛文化批评时期,这种批评在整体上导致了批评本体失落和批评对象的迷失.这种泛文化批评在中国电影批评家群体中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然而这种游离于电影创作实际之外的热点话题导致了中国电影批评本身的整体失落.在对90年代电影批评家群体的审视时,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电影批评家变成了文化批评家乃至哲学家,在他们的视野中,电影文本却消失了.电影批评为何会走向泛文化批评的岐路,这是值得每个电影评论者好好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