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08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7篇
理论方法论   1237篇
综合类   694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630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355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4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我们屯溪塑料厂是一个全民所有制的中型企业。它的前身是公私合营屯溪牙刷厂,当时只有19名职工,固定资产不足5000元,年产值不上3万元。说它是一个工厂,倒不如说它是一个生产牙刷的  相似文献   
992.
在新的形势下,还提不提倡奉献?需不需要奉献?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虽然当前竞争、利润、效益充满市场经济活动中,但在竞争中还有互助和友谊,在利润中还有友爱和真诚,在效益中还有信誉和公正。虽然商品流通、等价交换、有偿服务、按劳取酬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但这种经济关系只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若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必然就要有正常的经济交往和协作。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社会也会停滞不前。经济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3.
走出冷宫     
曾经是同舟共济的夫妻,一旦先生们的钱袋鼓起来后,有部分妻子不知不觉成了“高级保姆”。有人就此议今,在今宫里安度余年,更有人不甘忍受这份寂寞,宁可玻家弃财,也要挣得那份真情。她们是可敬佩的。在失去了一部分物质代价后,却寻回了女人的尊严。虽然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是,她反抗了自己的命运,有着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丈夫是某公司的总经理,每天轿车进出,“大哥大”在担,包箱里“出将入相”。仿佛赚大钱的人陷入了一个怪四:宴会、舞厅、高级浴室,吃喝玩乐休闲按摩。每天深更半夜地玩够了,回到家便呼然睡去,哪里想到妻…  相似文献   
994.
在讨论上海市“八五”规划的一次会议上,笔者曾提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当强调以“人”为中心,即以上海市民的生活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去描绘未来发展的蓝图。时至今日,笔者反躬自省,觉得上述建议固然不错,但申述的理由不充分,且所谓的“市民”和“生活需求”这两个概念很难捉摸。因此,本又试图从社会结构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再谈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问题。一简而言之,社会结构是个人相对于其他人的位置或地位。如果说社会是一张巨大的网,社会结构就是网上的一个个结点。当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时,他必须占据一定的…  相似文献   
995.
这年头,但凡喝过几滴墨水的人,都会念匈牙利诗人裴多斐的那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此诗之所以著名,很大原因是它赋予爱情比生命更高的价值。古往今来,视爱情“唯此为大”的事例比比皆是。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英王爱德华八世的“不爱江山爱美人”,都是崇高爱情所编织的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故事。不过,最近看了电视剧《孽债》,联想到知青这一代人的经历,觉得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似乎更耐人寻味。我的知青朋友中,不乏在农村产生了铭心刻骨的爱情,而一方回城之后就毅然与恋人挥…  相似文献   
996.
时下做学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及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化可谓前所未有。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番变化触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传统根基,以至被社会学界将目前的社会阶段称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或曰“转型社会”。作为“做学问”者,其行为方式也自然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时下,有的“下海”;有的仍然固守“清楼”;也有的在“下海”的实惠与“清楼”的神圣之间徘徊。无论怎样的形式,“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似乎已经无法回避。其实,这一挑战的背后所涉及到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条件下,对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对社会…  相似文献   
997.
博土后是个令人陌生而又稍感神秘的字眼。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存在了十一年,十年庆典时,国家曾对博士后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博士后中的应使者已经迅速成为我国新一代科技带头人,成为中国跨世纪的学术桥梁。”(1995年10月4日《中国教育报》)坦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998.
上海,举世闻名的近代工业城市,从开埠以来,便走上创造崇高图景的征程。那国际饭店的层面高度,那外白渡桥的钢铁构架,那浦西外滩大楼群立面外轮廓线所迸射出的强烈音乐感,曾在多少年内,成为中国新世纪的骄傲。大工业的机器,吸引和凝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乡下移民,使之在车水马龙的喧闹和马达齿轮的协同组合之中,成为超越农耕经济的都市公民。上海都市文化形象,无论是城市感性外观,还是市民人格塑造,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气势与力量交织的崇高形态。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重振辉煌的极佳机遇。特利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的短短三…  相似文献   
999.
社会在变化,以同志称呼涵盖一切社会成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面临着一个称呼多样化的时代。多样化是一种进步,却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对成年男性,有一个包容性较广泛的称呼:先生。女性则没有,因而麻烦更多一些。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遇到一位四十来岁的女性。我知道她姓吕,但并非熟人。叫她小吕,似过于随便,不够尊重;叫她老吕,她毕竟是个中年女性,内心不会高兴;吕先生当然可以,宋庆龄、许广平不是都被称为先生吗,但这样的称呼似乎专用于德高望重的女性,一般项合这样称呼也嫌过于庄重。忽然灵机一动,现在不是以“小姐…  相似文献   
1000.
洋与土     
建国之初,也就是我们国家饱经战乱之后,土的东西尚且匮乏,洋的东西就更是稀有了。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人曹崇过洋,迷过外。凡是洋的东西都走俏,都吃香。当我们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党和政府曾发起过对崇洋述外的“洋仅哲学”的猛烈批判,许多产品前面的“洋”字逐步取消……尽管如此,人们对洋货仍有一种特殊的偏好。为什么?我想是两个因素:一是洋的东西是外来的,是本土上不曾有过的新东西。人们喜欢洋东西,是一种喜新厌旧的。C理使然。二是洋的东西是现代的,科技含量和现代文明的含量比“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