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14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后期;‘西昆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初“西昆派”分前、后两期 ,两期作家的主张与创作不完全相同。后期“西昆派”作家改造“富贵语”而善说“气象” ,突破“台阁体”而力求平淡 ,崇敬杜甫而追寻真诗 ,较之前期作家 ,对优秀文学传统的认识有了突破甚至飞跃 ,在表达艺术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这些变化 ,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强力影响的结果 ,也是文学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但缺乏现实精神、以歌功颂德为能事 ,仍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故“西昆体”的最终命运 ,只能是被欧、梅新诗体和欧、苏古文所取代  相似文献   
6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各学会联合举行的1961年年会决定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广州开幕。参加联合年会的有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經济学会、广东省历史学会、广东省教育学会、广东省自然辩証法研究小组、广东省考古学研究小组和广东省语言学研究小组。一年以来,特别是1961年的下半年以来,广东学术界在中共广东省委的直接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坚持贯彻党的科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充分地调动学术界的积极性,逐步而又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开始形成了学术界心情舒畅的新  相似文献   
63.
副词“才”表示“方始”,即在某个时间点,某个事件从无到有。强调事件在这个时间点而不是这个时间点之前实现,并且,从事件实现到说话时的时间段相对较短。当客观时间量在句子中出现,“才”进一步虚化表达主观量:前指表达主观大量,后指表达主观小量。“T才P”是限制条件的肯定P,这个条件就是T,用于肯定句可以用转折来表示,而条件之外则不能肯定P。名词语进入“才 名词语”这一句法格式的条件是:名词本身有明显的序列推移性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能进入某个排序中。  相似文献   
64.
种族、语言和宗教认同在最近 1 0年浮出水面 ,现代国家制度处理多元文化的能力面临挑战。这样 ,多语模式作为对这一挑战的回应 ,在有关联邦制的实证研究中已成热门话题。这种研究与对联邦制的古典研究形成对照———古典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在制度上对国家及其各组成单元之间的权力进行划分。在这里 ,语言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是作为不同政治主体之间交往协商的宽松纽带 ,另一方面是作为深厚的意义体系而承载着历史、宗教、文化、礼仪和记忆的负荷。印度和瑞士相当成功地适应了多元语言状态 ,通过对比这两个案例 ,本文研究语言的上述两面性 ,并讨论宪政手段和政策工具让一个现代国家在面对多元种族挑战之时如何使地区的差异性和国家的统一性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65.
本文把印度国家发展主义看作一个排挤过程 ,天主教渔民的行动则是对完整公民权的重新诉求。在印度南海岸 ,后殖民国家一直在进行着融合与分化。作为发展势力的国家把手工渔民界定为工业化国家之外的经济社群。作为世俗势力的国家则把他们界定为印度教主流之外的天主教社群。我认为这两种交叉的社群形式都与经济和文化主流格格不入 ,这决定了天主教渔民与国家的关系 ,使他们丧失了完整的公民权。但是 ,我想说 ,天主教手工渔民并没有反对国家而要求文化自治 ,他们利用并改造了国家的范畴 ,以要求经济公正和完整的公民权。本文认为 ,他们通过要求作为印度国家公民的正当权利来应对世俗发展主义对他们的排挤  相似文献   
66.
70年代末以后的新时期十年,堪称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这期间,有开创、有实绩,也有错误、迷乱和歧途。大凡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常常发生在一个喧哗的知识分子时代之后。此时,理性代替激情,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渐趋完整,其隐义也正在澄清。因此,以下提出的尽管是一种从“远离历史”的“语文哲学”出发的一般性理论,但它的每个结论都无不是历史经验的凝缩、提炼。现代西方,知识分子理论曾采取两种区别的方法,即现象学的方法和知识社会学的方法。现象学方法是一种“内在的”方法,它以个体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67.
新西兰的毛利人所使用的谱系并不限于人的世系及其亲属关系。它也用作认识论的框架 ,以描述自然的固有秩序。这些谱系被称为“瓦卡帕帕” ,一般包含想象生物体从诸神那里的起源、后代的世系、各种关系 (精神的和物质的 )以及用途。在某种意义上 ,它们起到包罗万象的“民间分类学”的作用。但是 ,如果不了解与其相伴的故事 ,就不可能理解这些关系的本质。那些故事不仅说明了事物为什么如此 ,而且提供了正确行为的伦理规范。毛利人关注基因工程 ,特别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基因之间的转换 ,由此重新萌发了对动植物的瓦卡帕帕的兴趣。这一兴趣的中心是 :瓦卡帕帕所描述的各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从建立在种系发展史基础上的现代科学分类学概念和种属的性质上看 ,这些关系意味着什么。本文描述了一种重要作物 ,即白薯或库玛拉的瓦卡帕帕 ,并尝试解释了这种瓦卡帕帕的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68.
吳群策同志在《关于量和貭、量变和貭变的几个問題》一文中,論述了量变、部分貭变和根本貭变的根源,論述了飞跃的特点,其中有些問題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这里仅就非爆发式飞跃的問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吳群策同志討論。 吳群策同志在論文中这样表述非对抗性矛盾发展的整个过程和非爆发式飞跃的特点: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矛盾双方在斗爭中新的一方由小变大,旧的一方由大变小,这是一个漸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貭要素逐漸积累,旧貭要素逐漸衰亡,并且漸进过程不断地为許多部分貭变所中断;这些部分貭变不同于新旧双方由大变小和由小变  相似文献   
69.
目前所说的喀麦隆的“公众舆论”实际上是长期的历史、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最终结果 ;从根源上追溯公众人物如何使用这个术语 ,有助于对之进行考察。本文将把喀麦隆的“公众舆论”的出现分为“三个阶段” ,即非殖民化时期、“大一统”时期和政治相对自由以来的时期 ;三个阶段持续地相互作用 ,并且都与喀麦隆政坛相继的结构变化息息相关。由此 ,我们可以看清公众话语发生变化的领域 ,看清国家政治的参与者 ,并对有关的政治状况进行思考。对“公众舆论”的“测验”能说明喀麦隆自1990年代“转型”以来政治话语、政治“活动”(相对于政治“职业”)和政治操作的各个方面 ,这也是作者想要阐明的。  相似文献   
70.
武汉大学唐長孺教授,十一月上旬,应邀来我校講学。这次講学共講三个問題。 第一个講題是:“魏晋到隋唐直接生产者地位的变化”。唐先生認为,在魏晋时直接生产者就是国家的編戶和工匠及属于士族的“部曲”、“佃客”。“部曲”和“佃客”沒有人身自由,是士族的私属,他們如同物品,可被主人用以交换或作礼品贈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