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69篇
管理学   61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14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1035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1868篇
社会学   345篇
统计学   1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10篇
  193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不论是19世纪兴起的模拟媒体,抑或是20世纪崛起的数码媒体,对于我国来说最初都是舶来品,也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使传统儒学深陷危机,又为其变革与传播创造了新的契机。新世纪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数码儒家。  相似文献   
122.
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类课程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转变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其次应遵循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类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并注重教师的教学应用,以实现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3.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大家.在政治、文化剧烈变化的时代,二人通过办报刊、著述、讲学对中国的舆论界、学术界和政界构成了重要影响.但二人对大众传播及文化传承中许多基本问题的看法与主张又有着明显区别,呈现出一个继承与超越的轨迹.对梁、胡二人传播思想的比较分析会给今天中国的新闻和文化传播实践及理论建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4.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控制论、新行为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交互性在西方艺术领域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自觉倾向,并获得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强有力支持。在计算技术与艺术理论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人们从媒体特性、艺术表现和程序开发等多种角度对交互性加以探索,出现了"远程通信艺术"、"向后倾斜交互性"、"计算表现主义"、"交互性诗学"等新范畴。  相似文献   
125.
"天"及"天命"是中国传统伦理所预设的道德彼岸."天"及"天命"作为文化概念的提出在西周初年,其道德内涵则因周公而确立.孔子继承并发展了周公的"天命"思想,使"天命"由眷顾天下的统治者进而惠及每一个有德者.个体"体天命"的过程亦是"天命"的道德内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曾燕  邱国盛  黄守军 《管理科学》2019,22(7):89-106
运用理论模型分析了预售众筹中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的行为及其预防措施.首先,构建了预售众筹发起阶段与销售阶段的理论决策模型;其次,求解模型得到了创业者的最优众筹价格及向投资者承诺的产品质量,分析了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的动机;再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由保证金与信用约束组成的预防措施,分析了预防措施对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行为的预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预防措施情形下,创业者会向投资者夸大产品质量以获得众筹成功与追求收益最大化;众筹平台收取保证金虽能对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行为起到预防作用,但预防效果有限;增加信用约束能弥补保证金措施的缺点,提高预防措施的预防效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阐述了理论模型所得到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9.
130.
黄开发 《东岳论丛》2022,(7):31-40+191
《孤独者》的“我”告别魏连殳尸体的情节位于小说结尾处,过去的研究仅把它视为写实性的对一种悲剧后果的呈现。这其实是全篇点明主题的最主要象征,其原型来自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所写查拉图斯特拉背走绳演员的尸体下山。两个作品的情节模式高度相似,寓意结构相同。《孤独者》与《野草》中《影的告别》《墓碣文》等作品一样,都是把所表现人物的部分自我象征化,并且戏剧性地展开人物与自我化身之间的对话和潜对话。《孤独者》在艺术整体上有着安特莱夫式的写实与象征相调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