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阿尔都塞对青年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解读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和曲解;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不是费尔巴哈意义上的“抽象的人道主义”,而是“实践的人道主义”;它区别于近代启蒙传统,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使青年马克思向成熟马克思的过渡变得顺利成章;成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同样有人道主义意蕴,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揭示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真实关系,还批判了黑格尔的内部国家制度。后者深化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批判和解构了黑格尔的自由主义国家观及其制度设计,从而为马克思稍后的政治批判及其转向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促进了唯物史观的诞生。重新考察马克思对黑格尔内部国家制度的批判可以为当前的社会政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勾勒,探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一般哲学的批判.马克思的这一批判既能体现其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性,又能反观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关联性,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物质利益难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马克思缺乏对"经济事实"的首肯,而在于他顽固地坚持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建构主义世界观,这是其<莱茵报>时期的基本思想立场;而这一立场又关联着能否对马克思这一时期的思想性质作出正确判定.在这方面,列宁的"两个转变论"是有失偏颇的.论文力图论证这一点,指证马克思当时思想性质方面的理想主义倾向,并强调联系启蒙来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理解马克思哲学需从其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角度出发。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立足于三个层面:以全面整体性地超越"当代现实"扬弃了启蒙哲学对现代世界的论证;以实践活动或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扬弃了启蒙的理性自由原则;以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统一的历史科学扬弃了启蒙唯一信赖的自然科学方法。这一区分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及其思想史意义,进而敞开其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对话,使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17.
黄学胜 《天府新论》2010,(2):21-25,29
《神圣家族》是唯物史观诞生的奠基性文本,对于理解唯物史观及其创生来说意义重大,而这又是通过批判思辨唯心主义来完成的,后者特指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通过考察思辨唯心主义的性质与方法,马克思揭露了思辨哲学的幻想,彻底认清了思辨唯心主义的本质;他还批判了其英雄史观,初步提出了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最终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即实现“人类的普遍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铲除了最“危险的敌人”。  相似文献   
18.
将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局限于青年黑格尔派是有失偏颇的,它片面夸大了青年黑格尔派对马克思的理论影响,而未看到《博士论文》是由三重理论向度组成的。通过对这三重向度的分析,论文力图还原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精神及其立场,揭示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基本差异,从而凸显《博士论文》作为唯物史观的"史前史"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资本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解是马克思展开其资本批判的前提,也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必须首先弄懂的问题。马克思对资本的思考是从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批判开始的,又本质地关联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本质也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而其起源则是资产阶级社会制度的确立。因此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进而,他呼唤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阿伦特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肇始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和政治、真理与意见、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马克思哲学则通过三个主要命题终结了这一传统,却又显示了与传统的复杂的相互关联,从而使马克思学说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阿伦特对此的分析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却又不免牵强,需要细致地加以辩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