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8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4篇 |
劳动科学 | 9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才学 | 16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28篇 |
理论方法论 | 66篇 |
综合类 | 445篇 |
社会学 | 82篇 |
统计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仅仅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为出发点的思想方式,未能进入前哲学、前形而上学的"生活-存在"的思想视域."生活儒学"首先回归作为大本大源的生活、存在,因为只有在这种本源上,才能解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立是何以可能的.在这种本源上,"生活儒学"不仅重建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而且重建作为形而下学的知识论、伦理学. 相似文献
32.
现代化视野下的非均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下,中央政府走出了均衡发展经济的误区,以非均衡经济战略贯穿中国现代化历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目标,并以此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3.
黄玉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4):103-105
近30年来,深圳作家塑造出改革之都、欲望都市、沧桑都市、活力之都、阳光都市等各类深圳形象。多元化的深圳叙事整合出一个真实全面的深圳形象,为读者想象深圳提供了文学符码,在构建和传播深圳城市形象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4.
论“恻隐”与“同情”——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3)
儒学的“恻隐”不是舍勒的“同情”:恻隐并不基于认知或“再感知”;恻隐不是“再体验”,即不是“参与”到对象的体验中;恻隐也不是“价值盲”,而是价值的源泉。恻隐即爱或爱的原初显现,而非与爱对立的“低级”情绪。恻隐是一切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的本源。 相似文献
35.
刘春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633-636
在《公众舆论》中,沃尔特·李普曼从生成、本质、运行机制、存在形式和功能等方面对“刻板成见”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详尽阐述,以“刻板成见”的本质和生成为依据剖析舆论,强调通过教育、宣传和灌输方式改变人们的“刻板成见”进而影响舆论的思想,揭示了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他对“刻板成见”的存在形式、运行机制以及如何限制“刻板成见”负向功能的论述,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提供的理论启示包括:转变教育方式、把握社会舆情、强化道德引导、探索多样化的引导方法和途径以及研究视野宏观拓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36.
林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6):130-134
以倾向性贸易救济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成为全球重点治理的领域。鉴于现时期G20的显著影响力和重要地位,从整体概况、调查与被诉国别、产品类别等层面,对G20贸易救济现状与特性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G20参与全球贸易协调治理的对策建议,对于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推动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7.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38.
黄国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4):9-14
2020年中国将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中国永久消灭贫困。2020年后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反贫困的目标将从以消除物质贫困为主转化为同时消除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反精神贫困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统筹推进农村反精神贫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9.
美国经济乃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但由于美国公民不懂节约,而华盛顿又大手大脚,因此这台发动机如今已动转得不怎么顺畅了。这些倾向可能会激发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威胁到全球的经济整合。 相似文献
40.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