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2篇 |
理论方法论 | 10篇 |
综合类 | 69篇 |
社会学 | 9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种崭新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应运而生。福建省福州市的亚峰、中山、屏西、河南等新型社区居委会正以矫健的步伐展示在世人面前。然而,笔者在采访中却喜忧参半,对试点过程中潜在的两种倾向感到担忧。一种是仅重视某些硬件建设,却忽视了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善于研究和总结社区划分和社区组织体系建立的经验;另一种认为 相似文献
122.
123.
美国借助大西洋同盟和亚太同盟介入或主导了几次重大国际事件,证明了"当代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是伪命题。当代国际格局变化的两种趋势中,三支主要力量的角逐为美国两洋同盟的维持与优化提供了结构性空间;冷战遗留问题为美国两洋同盟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根基与现实条件;美国推进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是通过两洋同盟的运行而实施的,体现了当今国际格局的变化态势;美国两洋同盟在国际格局变动中的对接与实践,深化了资本主义同盟的冷战思维。从外交方法上看,冷战思维不是国际行为体单方面能够消除的,它是行为体之间理解和认同的一种外交思维方法;单方面摒弃冷战思维外交将受到对方的困扰甚至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24.
生态人格的塑造和培育,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人格的系统塑造和教育之中,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美感、生态责任与良知以及合生态理性的行为习惯和生态道德实践精神等。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塑造,应当明确生态人格的塑造在生态德育系统中的目标定位、注重生态人格形成过程和环境的系统性教育、“平等对话”、“自我内化”、“主动参与”等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5.
金融服务贸易开放、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应用2001—200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金融服务贸易开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但与银行费用成本、利息收入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6.
殷有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4(2):167-171
从生态存在论视角来考察庄子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智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现了人的生态存在的本性意义。庄子所关注的人的生态存在之本性意义,体现在他深刻而系统的生态宇宙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自由观等深层生态智慧中。 相似文献
127.
冷战结束后,支持特定国家的“颜色革命”是资本主义阵营和平演变战略的延续;目的是颠覆他国政权、重塑相关地缘环境,扩展和巩固资本主义阵营在世界体系中的霸权。受冷战思维驱动,资本主义阵营通过提升反对派动员能力、直接煽动民众情绪、施加压力削弱政府应对能力等微观层面的路径,改变他国“反对派—政府”的结构性力量对比;又在宏观的国际社会层面建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语境,美化“民主输出”,以提升“颜色革命”受青睐度。资本主义阵营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将支持“颜色革命”的手段蒙上自由、民主的虚假外衣,利用公共外交对外进行战略扩张。这类充斥话语霸权的实践,贯穿于“颜色革命”全过程,不仅采用幕后交易和对外宣传措施,还辅之以对新媒体和新型沟通平台的应用,极具渗透性和欺骗性。其反和平性异化公共外交概念,与公共外交建构和平友好关系的价值相背离。对此,中国既要认清美西方利用公共外交推进“颜色革命”的实质,又要在公共外交实践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相似文献
128.
钮维敢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4):114-116
文章分析了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理论及实际应用中的种种缺点。建议:应该创造、使用一个新的第三人称中性代词“(人也)”(tā)字,来消除原有第三人称代词存在的弊端,并简要介绍了这个新字“(人也)”的特点;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字型结构简洁,笔画不多,字意明确,且保持了原有“tā”的读音,使人识记和运用起来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9.
黄铭 《社会观察(上海)》2013,(6):76-77
今年初,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何谓普世?谁之价值?》一书,该书汇集了当代儒家学者对于普世价值的思考.书中对于普世价值概念作了历史的梳理,认为百年来传入中国的西方价值,不具有普世性,也不尽符合中国的国情.该书认为,儒家完全可以从自身开出一种不同于自由、民主的新普世价值.这对于现代中国思想来说,可以说具有一种正本清源的意义,非常重要.此外,此书还展示了强烈的经世情怀,即回归古人经义决事的政治传统,来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