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在从事化学教学的十年中,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反复困扰着,那就是问题式教学在实验课堂中的运用.从开始的初步重视,到这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带给我的经验和思考,让我意识到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张峣 《决策探索》2013,(5):23-24
专利转化问题十分重要。专利立法的宗旨是激励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转化。从近几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迅速增加可见,专利法在激励创新中的作用效果明显,但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效果不够理想。《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特别强调,要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引导和支持企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发展中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人才结构及其配套条件。运用管理学组织行为主体理论,分析管理者心理行为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这点。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二十三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本刊发表一组短文,一方面是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一方面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延座讲话》精神,更好地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创作非自觉性,作为艺术思维中不经逻辑推论的现象,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以潜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为基础,但又不是无意识的创作;二是以直觉为形式,但又蕴含着深刻的理性内容;三是以主体对象化的体验为其主要活动,但又不是物我的完全合一。如何理解这些特征,关系到掌握创作规  相似文献   
16.
艺术本体论     
一切创作论都有其本体论的根据,因此对于创作论的研究必须同时转向本体论的研究。艺术本体世界是由艺术家的内外世界构成的一体化世界。如果排除了艺术家的内部世界及其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所谓的外部世界就成了陌生的自在世界。艺术本体可以界定为:以实践为基础,趋向审美自由的人的感性整体的生命活动。这一界定标明艺术本体是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系统结构。人的审美精神活动在这一系统结构中处于制约和支配其他层次的中心地位。作者对此从四个方面作了具体的论述。研究艺术本体是为了促进创作。要摆好创作与艺术本体的关系,一是应该很好地把握艺术本体世界的特性;二是应该注意内外世界的同时开掘;三是创作应是整个生命的运动,整个心灵的燃烧;四是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应是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标准必要专利滥用的案件日益增多。“华为诉IDC案”引起我国学术界、司法界及世界通信业的高度关注。推进标准必要专利的实施,遏制标准必要专利的滥用,必须平衡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与实施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标准必要专利滥用行为问题及具体情形,分析FRAND原则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可以为我国明确FRAND原则下合理许可费的认定标准、完善标准必要专利拒绝许可制度、建立专门的反垄断审查和处理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倡导国族主义,坚持文化历史意义的中华民族和政治法理意义的中国相一致相叠合;旗帜鲜明的反对分裂、反对两国论.对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关系作了辩证的阐述,指出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世界主义是从民族主义中发生起来的.他认为,实业是人类文明发达之基,只有实业发达,才能救贫和救亡.对外开放,是民族主义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以人为本的.个人和社会、小我和大我,不是一个是非问题.在当时民族十分危急的形势下,他着重倡导国家的自由,而这又是以人为目的、为指归的.  相似文献   
19.
20.
《三寸金莲》以客观甚至有美化之嫌的笔调,提供了具有象征性、荒诞性的“民俗场”及典型人物,旨在使读者洞察民族精神的潜历史。本文试图从作家创作心态与作品艺术效应等方面作粗略的考察,以期通过文本解读对民俗文化作品有新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