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民族文化旅游进程往往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为旅游开发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而其中的深刻原因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表现为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存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形式。旅游开发的历史效果必然地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把握旅游开发的三个维度,从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资源属性的关系处理上寻找保护与开发的路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完整把握其历史环境遗存、传承载体和精神内质三个内涵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区域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性、保真性和系统性三个重要原则及保护存续空间、优化传承机制和增效社会价值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略论历史上的湘西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开发”,是各民族人民对某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早在旧石器时代,湘西地区的开发活动就开始了。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湘西地区先秦时期、秦汉至唐羁縻时期、五代至清初土司时期、“改土归流”与“苗防屯政”时期、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开发活动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述评,最后总结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设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战略上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建设战略的根本要求。生态建设战略的历史演变,充分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认识和实践的历史差异。1949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战略先后经历了“服务”型、“兼顾”型、“并驱”型和“一体化”四个历史演变阶段。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湘西的扶贫开发已进入决战阶段,“决不把贫困带入21世纪”,庄严的承诺,面临严峻的挑战。那么,怎样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的世纪决战呢?笔者认为:决战阶段的湘西扶贫攻坚必须超常规运作,扶贫工作必须解决深层问题,扶贫开发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扶贫开发应由行政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行政行为推动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引导行政行为,以市场行为为导向自1984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同全国其他贫困地区一样,湘西自治州的扶贫工作也基本上属于行政行为,包括人才、物力和财力的直接资助项目计划的确定等,都是一种政府扶贫行为。这种扶贫方式是一…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为切入点, 分析了湘西贫困文化的表现及其致贫原因, 提出扶贫开发中要推动贫困文化转型、培育新型文化、重塑主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理解民族学“中国化”要认识其开放性、实践性、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民族学“中国化”的肇始和提出民族学“中国化”的主张在时间上不同步,前者早于后者;学术开放、学者群体的出现、积极回应现实需要、注重研究范式的探索等是民族学中国化历程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认识生态贫困是讨论生态扶贫的逻辑前提。把握生态贫困应当确立人的维度和生态的维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生态贫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是人的生态关系“恶化”而导致人的贫困。生态贫困是指人类因“生态”致因而无法从自然中获取必需的生存和发展资源陷于贫困状态中。它主要分为环境退化型、自然灾变型、能力脆弱型和行为后果型等四种生态贫困类型。生态扶贫要消除的是生态贫困。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与表达——论地方性知识的历史叙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文化存续与理解的角度说,地方性知识需要历史叙述,其价值诉求是维系当地人群的历史记忆;地方性知识的历史叙述往往需要借助本土语言符号的运用,从而才能形成可以跨文化理解的文本书写,因而必须认识其认知特点;传承意义上的文本书写主要指文字(或图形)符号的编码过程,而且是地方性知识历史叙述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湘西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革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实地调查, 从文化层面分析了当代湘西少数民族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革的内涵,具体阐述了这种变革的文化意蕴,提出要从实现主体发展的高度认识和引导少数民族闲暇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变迁是指一种文化因其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质的结构性变化,它不仅包含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文化转型和新文化的创建,而且意味着社会成员必然经历新的文化模型。我们研究文化变迁,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主体——人如何建构社会新文化而进行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从文化层面上表达对人自身生存问题的真切关注。本文从三方面考察文化变迁过程,以阐明其独特的人文意义。一、文化变迁:传统文化的转型过程无论是文化内部的革新,还是与外来文化的接触,都应当是相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的,都是以一定社会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是传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