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80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14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728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1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西北弓村"转灯"仪式的实地研究与描述,分析了仪 式在社区社会资本创建中的意义,认为社区民间仪式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合作水平和自组织能力.文章同时指出,社区仪式的衰退会造成社区社会资本的缺失,只有通过仪式创新或创建其他形式的组织或活动,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从意向性视角考察连续反复表达,发现它具有派生的意向性,并可以从意向内容和意象态度对它进行分析,其意向内容是事件本身,意向态度在于强调;连续反复表达的运作是在意向性的作用下完成的,连续反复表达的生成经历了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心智过程,连续反复表达的理解是受众根据意向态度的选择对一定的意向内容做出的整体性解释.  相似文献   
63.
64.
新时代语境下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形态,随着城市化的飞速扩张已发生一种明晰转向:从传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客观化美学呈现,演变为与现代性同构、承载城市主体怀旧情绪与批判意识的主观化空间形态,在真实与“想象”的相融相汇中,建构起一种寓托着创作主体“恋地”情结的乡村空间。由此,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以多元性、异质性指向标示出对中国乡村电影空间美学的重构。  相似文献   
65.
本文概述了全球妇女创业在性别差距、创业动机、创业活动涉及的行业范围、年龄、就业情况、教育、收入、女性创业心态等方面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全球创业环境因素与女性创业自身特点对女性创业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6.
中共党史研究重复劳动应设法避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 1991年纪念中共建党 70周年前后出版的部分中共党史书籍及发表的部分文章为例 ,指出中共党史研究中重复劳动的情况严重 ,浪费人力、物力严重。分析了造成重复劳动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解决、避免重复劳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要了解人类抒情的内在奥秘,必先了解情绪、情感之来源。以历史唯物为指导,从原始人的物质生活、、生存、历史的二重性以及私情与普遍性情感之转化等角度,可以说明情绪、情感的起点;可以把抒情活动的本质界定为,有机休天内外作用下所形成的郁积和爆发。  相似文献   
68.
宋明理学关于"动静"有丰富内涵、用法,阳明学所论即是一个典型。从工夫之不同面向来看,可将王阳明及其后学有关动静之用法,归结为工夫之着力处、工夫之处境、本体(作为工夫之根据、动力等)以及工夫本身等四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十二种:居行之静动;身(体)之动静:身为动、心为静;心之意念为动,心之本体为静;意(念)之动静;气(质)之动静;事(物)之动静;时(境)之动静;时之动静:本体之动静;本体为静,发用为动;本体为生生、动;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工夫之动静:循本体为静,从欲念为动。  相似文献   
69.
文学平 《东南学术》2006,(5):116-123
法律伦理及法律伦理学是否可能取决于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能否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然而,单纯从行为事实是推不出行为应该的,只有通过法律目的判断以及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和法律目的之关系判断,才能从法律伦理行为事实如何推导出法律伦理行为应该如何.法律伦理行为之应该经由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可以变为现实,其具体保障在于法律伦理良心、法律伦理名誉、法律伦理教育及底线法律伦理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