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88篇
  免费   2211篇
  国内免费   1736篇
管理学   1518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70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784篇
丛书文集   4868篇
理论方法论   591篇
综合类   14817篇
社会学   1030篇
统计学   118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1133篇
  2018年   1260篇
  2017年   1266篇
  2016年   1417篇
  2015年   1346篇
  2014年   1346篇
  2013年   1648篇
  2012年   1695篇
  2011年   1652篇
  2010年   1554篇
  2009年   1367篇
  2008年   1178篇
  2007年   1019篇
  2006年   1007篇
  2005年   967篇
  2004年   768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0篇
  196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容  于洪彦 《管理科学》2017,30(6):130-141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企业构建在线品牌社区、鼓励顾客参与品牌社区活动已经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实践表明,顾客的愉悦体验是顾客参与在线品牌社区活动的直接结果之一,它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已有研究虽然关注在线品牌社区顾客的认知因素对顾客愉悦体验的影响,但却忽视了顾客间互动这种在线品牌社区内的主体活动,因而对在线品牌社区顾客间互动是否带来顾客愉悦体验以及如何带来顾客愉悦体验的讨论并不多见。 梳理品牌社区、顾客互动和顾客体验等相关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在线品牌社区顾客间互动对顾客愉悦体验的影响机制,提出在线品牌社区顾客间互动对顾客愉悦体验具有正向影响、控制感和融聚感对在线品牌社区顾客间互动与顾客愉悦体验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主题匹配对这种中介机制具有调节作用等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在魅族社区获取283个顾客样本数据,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利用回归分析检验相应的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线品牌社区顾客间互动正向影响顾客的愉悦体验。②控制感和融聚感对顾客间互动与愉悦体验之间的正向关系起并列中介作用。③顾客间互动的主题匹配调节控制感的中介效应,即当主题匹配程度较高时,在线品牌社区顾客间互动通过控制感正向影响愉悦体验;当主题匹配程度较低时,控制感的中介作用不显著。④主题匹配也调节融聚感的中介效应,即与主题匹配程度较低时相比,当主题匹配程度较高时,融聚感对顾客间互动与愉悦体验之间正向关系的中介效应更大。 研究结果厘清了在线品牌社区顾客间互动对顾客愉悦体验的作用机制,加深了对顾客间互动的理解,丰富了顾客体验和品牌社区方面的研究,并对企业通过在线品牌社区提升顾客关系管理、顾客体验管理和顾客互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在社交网络不断兴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以物质奖励促使消费者进行好评以实现口碑营销,物质奖励涉及赠品、现金、价格折扣等各种形式。企业激励口碑的活动是指一家企业对“消费者对消费者”沟通的主动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而好评返利的口碑激励模式难免被框定于回避框架下,即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而不得不在线发布正面口碑,已有关于被动口碑传播的研究主要从积极方面探讨如何利用物质奖励促进口碑传播。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物质奖励对消费者口碑影响的消极方面,以心理抗拒理论和认知一致性理论为基础,以被动口碑传播为研究视角,探讨消费者在被迫实施好评之后的后续行为意愿及其影响机制。在两个行为学实验中,分别选取在职学生和普通消费者为研究样本,通过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被迫好评的情景下,抗拒体验消极影响消费者的后续行为意愿,如降低未来的口碑推荐意愿、增加删去被迫评论意愿;②产品的实际体验与口碑内容的一致性感知积极影响后续行为意愿,这一过程受到抗拒体验的中介作用;③与抗拒特质较弱的消费者相比,抗拒特质较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产生消极的后续行为意愿;④消费者的抗拒特质调节实际体验与口碑内容的一致性感知对后续行为意愿的影响,抗拒特质较强时一致性感知对后续行为意愿的影响较低。 研究结果为企业实施激励式口碑营销提供了理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口碑营销和心理抗拒理论。研究结论启示企业在使用好评返利的营销策略时,应当尽可能框定于“好评则得到”而非“不好评则损失”的框架下。如果产品或服务非常依赖于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那么被迫好评会消极影响消费者的整体满意度并抑制后续的购买行为。商家必须认识到被迫好评的消极影响,虽然产品或服务的积极体验可以有效抑制消费者产生消极的行为反应,但是却不会对所有消费者有效,比如那些抗拒特质较强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99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中“违规活动—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风险链条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巴塞尔委员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众多风险是分层次的,最底层是合规与操作风险,合规与操作风险做到位能极大降低其他风险发生的概率. 以往由于缺少数据支撑,信用风险的合规与操作风险动因无法建立,本文基于“流程—节点—风险点—控制措施—违规事件”关联模型,建立了合规与操作风险的动因库和损失数据库,并在理论上对风险链条上的风险传递关系进行初步探索. 首先基于流程对合规与操作风险动因进行解析,寻找深层次的人员违规和操作风险动因; 其次,探讨了金融机构如何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改善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 最后是基于流程的操作风险量化建模. 基于实践,总结提炼了“三位一体”的金融机构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包含理论基础、信息系统和保障机制,该模式在诸多金融机构中得到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94.
冯博  叶绮文  陈冬宇 《管理科学》2017,20(4):113-126
P2P ( 个人对个人) 网络借贷是指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个人与个人或小微企业间的小额信用借贷交易. P2P 网络借贷作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受到商业界的高度关注,而且发展成为学术研究的国际前沿领域. 对 P2P 网络借贷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具体从影响借贷交易的信息因素、羊群效应以及社交网络等 3 个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因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 P2P 网络借贷交易市场,所以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5.
投资者因认知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接收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现实中往往依赖媒体等第三方市场信息中介获取信息,在网络技术大发展的今日,上市公司会采取主动策略来管理媒体渠道和公司舆情,以期保持良好的公司信息环境。 利用深交所等4家监管机构对深市上市公司网络舆情管理现状的调查数据,通过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构建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强度指标,研究上市公司主动管理网络舆情对其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的网络舆情管理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动性,这一结果在信息环境较差、“可见度”低的公司样本中更明显;当公司出现坏消息或面临负面媒体舆论情绪时,积极的网络舆情管理更有助于改善股票流动性。同时,网络舆情管理提升了股价特质性波动、降低了股价同步性,为主动管理媒体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加股价公司特质信息含量提供了额外证据。 公司进行网络舆情管理能降低投资者信息收集成本和偏差、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与信息披露类似的资本市场效应。研究结果为媒体关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市场监管者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体系以及上市公司媒体和流动性管理实践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或者投资者效用函数是二次型,然而实际中资产收益的分布呈现尖峰厚尾特征,因而无法在均值-方差框架下分析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与资产收益正常变化相比,极端变化带来的尾风险会对市场风险和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尾风险的度量方法和定价能力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依据极值理论,基于Fama-French的3因子模型无法解释的收益残差构建尾风险度量模型。选取中国股票市场沪深A股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滑动窗估计尾风险,投资组合分析和横截面回归分析的结果都表明尾风险可以稳定地负向预测股票收益,在控制规模、交易量、非流动性、短期反转、中期动量、特质波动率、特质偏度等股票特征后,尾风险的负向预测能力依然显著。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发现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尾风险显著低于非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尾风险,而且可以消除尾风险的负向溢价,因而中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可能是产生尾风险负向溢价的主要原因。 通过买多-卖空组合构建尾风险定价因子,发现尾风险因子比投资因子和盈利因子有更高的风险价格,而且并不是相对于Fama-French的5因子的冗余因子。与Fama-French的3因子模型和5因子模型相比,Fama-French的3因子或5因子基础上包含尾风险因子的定价模型对股票横截面收益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因而有更高的定价效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尾风险定价能力的忽略使已有资产定价模型受到广泛批评。因此,探究尾风险的度量方法以及分析尾风险的定价能力,不仅有助于完善和拓展资产定价理论,而且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认知偏差,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维护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雯  宋建波 《管理科学》2017,30(2):119-131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互信关系、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具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在企业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已有研究探讨高管海外背景对海外融资、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的影响,尚无研究关注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从高管个体特征视角研究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选取2010年至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手工收集的高管背景特征信息,使用OLS回归、倾向评分匹配法和Heckman两阶段回归方法检验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社会责任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的海外背景显著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对于无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拥有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其社会责任评分更高、评级更好;当企业高管团队中拥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人数越多、在高管团队中的比例越高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当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时,高管能依赖用于理性判断的信息更少,此时作为高管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代理变量的海外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更强。在解决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将高管海外背景的经济后果拓展到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为高管海外背景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从个体层面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作用机理提供新的证据。从现实意义上,研究结论为国家海归人才引进政策、企业高层次海外人才招聘和选拔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8.
梁阜  李树文  孙锐 《管理科学》2017,30(3):63-74
R2 是最近十几年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课题,其研究取向从纯粹的计量经济学符号演变为股价同步性特征变量,并与公司特质信息含量联系起来,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学者们通过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从法与金融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视角对R2 背后的生成机制、作用渠道和影响后果展开富有成效的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从资产定价模型到 R2 ,再从 R2 到股价同步性中间的学理关系和因果顺承,接着回顾了关于 R2 形成机理与经济后果的相关讨论,然后对R2 的学术争论进行总结和评述,最后就R2 的溯源问题、以及文化与政治潜在影响对未来 R2 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99.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信息平台在中国的崛起,形成了新媒体时代下信息资讯生成与扩散的完整传播链条,深刻地影响着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学习认知习惯、投资决策理念、交易行为模式,最终影响不同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规律. 本文在新媒体时代情景下,以社交网络信息披露与传播平台为切入点,基于信息关注度、信赖度、更新频率等三层维度,构建社交网络微博信息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社交网络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的内在关联关系. 研究表明: 微博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有着显著的高度负向线性关联性,并且呈现出非线性 U 型关系. 即随着社交网络信息质量水平的提升,股价同步性逐渐降低到达最小值,而后又逐渐提高. 研究结论为证明上市公司社交网络微博平台对股价同步性有较强影响力,提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选取了1995-2014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综合使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参数面板模型、非参数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对GDP增速与电力消费增速、第二产业增速、第三产业增速、财政收入增速、货物流转增速、能源消费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物理性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实证研究发现,GDP增速、电力消费增速、第三产业增速、能源消费增速之间存在作用机制,但是这种影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时间段内,其模式发生改变,同时,这一影响模式也随着人均GDP的变化而发生阶段性改变.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因为经济转型中的GDP数据与物理指数之间发生偏离,而简单否定GDP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