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5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181篇
管理学   919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365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20篇
丛书文集   3526篇
理论方法论   620篇
综合类   7254篇
社会学   913篇
统计学   117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1047篇
  2007年   1061篇
  2006年   1016篇
  2005年   891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71.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着铜鼓的传说。在一些铜鼓传说中,铜鼓能够威伏毒蛇猛兽并战败作为旱涝之灾等自然力化身的各种妖魔。据此,本人认为,在古代社会,铜鼓除具有以往学者们所认为的各种功用外,还可能曾被作为镇物运用于厌胜仪式,以禳除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72.
岭南民族经济史在我国民族史和岭南开发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几十年来,岭南民族经济史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展,但真正从民族学的视角,从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依存和互动去论述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相互关联来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及其制约因素的并不多,一些重大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加强岭南民族经济史的研究,为制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时提供科学的依据,促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73.
陈玉屏 《民族学刊》2010,1(1):24-30,162-163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民族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者和民族工作战线的广大工作人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学术机构、学术队伍和学科建设的新发展以及社科基金项目大幅攀升等方面。这些成就为"十二五"期间"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社科基金侧重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事实上削弱了基本理论的研究,"体"与"用"出现失衡,从长远而言,不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理论研究的失误和缺失势必带来政策与工作的失误。实事求是地总结近60年来我们民族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估我们当前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状况,改进我们下一步的民族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74.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且空间流向极不均衡;(2)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户籍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起到了人才沙漏的作用;(4)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出来,人口流出虽然基本出现一个正面影响,但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875.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在理念、目标和内涵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高度一致性,为"90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形态。为此,发挥两者的耦合效应,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来深入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通识教育的途径,并着力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7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得到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支活跃力量,在全球掀起了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两岸和平发展新时期,两岸出现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两岸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和激励机制的比较,有利于促进两岸大学生志愿服务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77.
We present the first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or the case of China. Research on Western societies tends to fin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being religious and level of well‐being. China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critical case as the religious population is growing rapidly and the religious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are profound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societies, implying different mechanisms might be at work. We hypothesize to fin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well‐being in China too, but argue social capital, for which strong evidence is often found in Western societies, is unlikely to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because religion in China is generally non‐congregational. Instead, we argue that the private and subjective dimension of religion matters for well‐being in China by helping adherents have an improved sense of social status relative to the non‐religious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social change and growing inequality. Our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 these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878.
本文以广西桂平西山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地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外游客满意度的核心理念及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佛教文化遗产旅游自身的特点,构建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并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桂平西山游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佛教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79.
袁琳蓉 《民族学刊》2014,5(3):59-66,126-127
宗教现象是民族学者了解羌族文化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对羌族宗教研究作回顾与反思有重要价值。二十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民族学者陶然士以传播论为依据,认为羌族是希伯来人的子孙后代和一神论者。三十年代,美国学者葛维汉以鲍亚斯的文化相对主义研究羌族宗教信仰,批评陶然士的观点。中国民族学家胡鉴民以功能论来论证羌族原始宗教是羌族文化的本质。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中国民族学者结合了欧美以及我国民族学的传统,对羌族宗教信仰进行研究,基本上与前辈一脉相承。不同之点,过去是筚路蓝缕,现在是日渐茁壮。胡鉴民认为宗教是“羌族文化中最可宝贵的一部分”的概念,促成了一种新形态的研究模式,其影响是深远的。学界对白石崇拜信仰研究已逐渐成为羌族研究里的显学。  相似文献   
880.
袁姝丽 《民族学刊》2014,5(6):46-51,106-107
羌族剪纸是羌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的地震”、灾后重建、城镇化发展之后,羌族剪纸的“文化语境”正发生着较大变化。以茂县羌族剪纸为例,其变化的外部原因包括现代流行服饰的融入、自然灾害、城镇化进程以及茂县手画花样市场的兴起对花样剪纸的冲击等,而内部原因则表现为传统习俗的变化、宗教祭祀的淡化及服饰审美观念的变化等。因此,羌族剪纸传承和发展需注意处理好传承与传播、活态与活用、变与不变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