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6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管理学   758篇
劳动科学   35篇
民族学   263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45篇
丛书文集   2960篇
理论方法论   474篇
综合类   5120篇
社会学   791篇
统计学   99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700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if and how career‐decision readiness relates to the origin of college major choice among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A total of 375 junior and senior college students (147 women, 228 men) responded to measures of college major choice, academic commitment,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career‐decision readines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academic commitment to a college major tend to increase when they choose their majors based on personal and career preferences. In sequence, high levels of academic commitment lead to high levels of career self‐efficacy, and increased self‐efficacy augments the extent of career‐decision readiness that students manifest near the end of their college education. These findings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sofar as many Asian students choose a college major because of parents and other authority figures, and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career‐decision readiness may require incorporating the origin of college major choice and its academic effects into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982.
组织变革日益成为我国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往研究对企业员工在变革背景下的角色压力及其影响后果关注不多,针对38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发现,在组织变革背景下,员工对自身角色超载的感知会降低他们对组织的情感承诺,进而提高其离职倾向,并同时降低其任务绩效、减少帮助行为。另外,员工在组织中的参与程度会调节上述中介关系。具体而言,当参与程度较高时,角色超载通过情感承诺间接影响离职倾向、任务绩效和帮助行为这三类结果的效应就会减弱,反之则增强。这些发现一方面增进了关于角色超载影响作用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对组织变革和压力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83.
部分地方政府执法领域的腐败呈多发性、关联性特征,是我国腐败现象比较集中的领域。地方政府对执法权力的选择性运用引发了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非法治化竞争,从而引发系统性腐败现象。非法治化竞争是指缺乏法治基础、参与竞争的各方利益得不到法治保障的竞争状态,具体表现为竞争规则不明晰或得不到严格遵守,发生冲突与争议时得不到公正有效的仲裁。系统性腐败是指除了腐败分子的个人主观原因,其所在系统的某些制度环境也成为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腐败的多发性、制度关联性及其固定模式。共赢、风险、保险、掠夺四种模式解释了系统性腐败的发生机制及其背后的制度原因,由此产生的非法治化竞争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区域性市场分割与地方间的恶性竞争,微观上表现为执法腐败下企业的违法竞争与非制度化生存。  相似文献   
984.
结合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国有控股和市场竞争这两种基本制度环境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发现:股权激励整体上存在激励效应,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国有控股削弱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的激励效应并不显著;产品市场竞争强化了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竞争程度越高,股权激励效果越好;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在竞争程度高的国企样本中,股权激励显现出了显著的激励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制度环境是股权激励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是提高股权激励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5.
主流学说认为,知识产权请求权是类物权请求权,侵权即应适用停止侵害。这种类推是知识产权物权化的表现,容易使知识产权保护过强而不符合社会经济生活。本质上,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是知识产权侵权之债的内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可造就独特的事实状态,不仅牵涉知识产权人和侵权行为人的利益,而且可能卷入第三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法院应基于侵权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原被告对侵权发生的过错,平衡各方利益,公平地确定知识产权侵权之债的具体履行方式,采用灵活的措施修复侵权损害的社会关系,不应机械地判处侵权人停止侵害。在知识产权法无相反规定的情况下,我国法院应类推适用民法有关债之履行的一般法律规范,在特殊情况下不判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人停止侵害,改为责令其赔偿权利人损失和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实现充分救济。  相似文献   
986.
采用Visual Basic 6.0设计了荧光偏振检测系统的上位机软件。首先介绍了荧光偏振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然后对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包括串口通信模块、检测操作模块、仪器参数设置模块和系统测试模块的设计。在实际测试中,通过上位机软件对检测样品进行荧光偏振检测,可以看出所设计的上位机软件系统能够正确完成各项功能,对检测数据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荧光偏振检测系统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软件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各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987.
流行语是最能带上时代烙印,反映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类语汇。流行语的来源有很多,"古为今用"(又称"旧词新用""古词新义"等)就是来源之一。"达人""饕餮""纠结""崩溃"等词在古汉语中早已有之,由于时间跨度大或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一段时间内不常使用,其本义或本源已鲜为人知,而到当代又演变出新义,其流行新义有着明显的"古为今用"演变过程。求新求变、求真求实的现代社会文化背景,是这些词产生、流传的原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988.
中国县级管理从学术讨论到县级管理改革讨论存在三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分析视角:县权、县政和县域治理。县权的权力结构、县政的政权架构和县域治理的公共协商取向存在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制度合作方式的不断演进。县级管理制度创新可以探索县级管理变革的制度合作复合形态,核心环节是权力结构和政权架构的整体设计,这是县级管理改革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89.
试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美的破坏,特别提出了"异化劳动"对工人审美能力与情趣的摧残,使工人们变成了"片面的人"。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创造美,此观点此后成为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石。马克思严肃批判了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对自然的极度破坏和对人审美能力的摧残,他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动人类社会急速发展,但也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键因素;自然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全面的人"的概念,与其相对立的"片面的人"则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工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只关注物质的需求,失去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对事物的审美观照并创造美。各方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观点进行研究,本文则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探究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劳动与美的统一,而共产主义则是实现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实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990.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研究机构的卫生技术评估(HTA)研究结果转化情况的比较,为扩大HTA的决策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开展针对国内HTA研究者的问卷调查,通过Likert 五分法描述HTA研究结果转化情况,运用秩和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虽然在HTA转化利用方面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组织支持?研究过程?认知水平?研究产出方式?研究质量方面,来自高校和非高校机构研究者之间的一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促进HTA研究结果的决策转化,建议确立促进HTA决策转化的支持机制,强化与决策方的沟通交流协作,提高转化认知水平,采用适宜且多样的研究结果产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